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西方哲学论文

浅谈王船山的消费伦理思想论文

编辑:sx_yangk

2015-01-16

节俭与奢侈是探讨人类现实消费状况的核心范畴。中国文化传统中,“崇俭黜奢”是消费观的主流。《左传》日“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浅谈王船山的消费伦理思想

墨家更是提出“俭节则昌,淫逸则亡”;道家老子则日“吾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宋明理学,对节俭的推崇更是到了极致,提出“存理灭欲”。

“俭奢有度”的基本消费理念

王船山也基本继承了“尚俭”的传统,故有日:“夫俭与勤,于敬为近,治道之美者也。”但王船山对俭与奢的态度是颇具辩证色彩的,且带有时代特色,他在肯定“俭”为美行之后,突然笔峰一转,提出过度节俭的流弊,“恃二者以恣行其志,而无以持其一往之意气,则胥为天下贼。俭之过也则吝,吝则动于利以不知厌足而必贪。勤之亟也必烦,烦则责于人以速如己志而必暴。俭勤者,美行也;贪暴者,大恶也;而弊之流也,相乘以生。”这段话是说,俭走向极端便是吝,吝便会导致过分贪利而不知足,进而为满足贪心而施暴于人,勤俭本为美行,但一旦以俭为名而施暴,则是大恶。王船山既肯定了节俭为美行,又认为由俭而生吝是大恶,由此可见,在这一思想中,蕴含了节俭也应有“度”的辩证思维。然后,王船山又对“奢”做出评论,“子日,奢则不孙。恶其不孙,非恶其不啬也。传口,俭,德之共也。俭以恭己,非俭以守财也。不节不宣,侈多藏以取利,不俭莫大于是。”人们痛恨的是奢华,没有礼节,而非痛恨其不吝啬。节俭的目的也是为了“恭己”,即为自己必要时的“奢”,而不是让人成为守财奴。可以看出,王船山在对俭奢问题上的态度是辩证的,蕴含着显而易见的“俭奢有度”的消费理念。那么王船山崇尚“俭奢有度”的缘由是什么呢?

首先,从形而上学层面来看,“俭奢有度”是“理欲合性”的必然要求。王夫之的消费伦理思想是建立在其理欲观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又是其理欲观的价值伸延和理论推扩。理欲观是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学的重要理论问题,涉及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不仅同伦理学基本问题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而且构成消费伦理的逻辑起点。“理”“欲”是王船山哲学的基本范畴,其消费伦理思想就是以“理欲合性”思想为中轴的。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