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思想哲学论文

历史人物主客观因素论文

编辑:sx_yangk

2015-01-16

人类历史对于漫长的历史长河来说,犹如沧海之一粟,是非常渺小的,但纷繁复杂的历史典籍、文献资料却多如浩瀚夜空中的点点繁星, 以下就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历史人物主客观因素

然而,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不管是我们小时候所景仰的,还是所憎恨的,随着历史知识和人生阅历的积累沉淀,在我们心目中都变得朦胧起来、模糊起来。比如以新代汉的王莽,到底是乱臣贼子,还是除旧布新的改革人物,比如隋炀帝杨广,究竟是横征暴敛的暴君,还是大有作为的圣主;又如太平天国起义领袖洪秀全,大陆史学界将其描绘为救民于水火的英雄,台湾史家却将其视为涂炭生灵的祸首;再如台海两岸皆不齿的所谓头号汉奸汪精卫,也曾经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而一代代学人却不知其签订了什么卖国条约,割让了多少中华领土;还有中共创始人陈独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思想者,时至今日,其头上的帽子还有数顶(托派、右倾投降主义、右倾机会主义);还有张学良,曾经风流倜傥,曾经落得“不抵抗将军”的骂名,却又是多少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还有鲁迅;还有胡适……

上述种种,不能不令人扼腕长叹,亦不能不令人掩卷深思。

从历史脉络来考察,中国史家和史学有良好的传统。周代史官以周礼为依据判断是非标准,董狐、齐太史、南史氏皆具有不畏强御、“书法不隐”的勇气。孔子的“春秋笔法”,固然有“为亲者讳,为尊者讳,为贤者讳”的成分,但“一字春秋”,也足以令乱臣贼子惊惧了。《史记》因其实录而名垂千古,其实录精神主要体现在“不虚美,不隐恶”。在司马迁的笔下,无论是贤者、尊者、亲者、憎者,无不善恶必书。唐代刘知几对于写史,主张“直笔”、“无所阿容”,认为一个优秀的史学家须具有才、学、识三长,而以识为最。若“见良直不觉其善,逢抵牾而不知其失”,则学问再多也无用。清代章学诚发展了刘知几的史学思想,在三长的基础上,主张修史要有“史德”。当代学者傅国涌认为:历史就是“是者是之,非者非之”,就是把做过的事用刀刻在一片片的竹简上。正是恪守上述治史信条,《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才成为彪炳千秋的信史,无论是英雄豪杰,还是奸臣佞人,抑或凡夫俗子,其音容笑貌、喜怒哀乐,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因之,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才得以代代传承。

徜徉在历史长河,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厚重,体味古人的人格魅力,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幸福,还有些许感同身受般之凝重。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历史人物主客观因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浅谈马哲与对近现代西方哲学的超越论文

论朱熹民本思想对朱子学者的影响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