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美学论文

论析洛阳庙会传承的审美意义

编辑:

2013-11-27

(2)求变创新的当代庙会

在不同历史时期,庙会的存在都有其不同的原因,但最根本原因则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庙会作为一种以庙宇为依托,在特定日期举行的集会,集祭祀神灵、交易货物、娱乐身心为一体,涉及百姓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民众的生活发挥着特有的功能。随着当代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洛阳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庙会也经历了由盛到衰再到复兴的阶段,不仅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将传统庙会的精髓吸纳其中,而且在与当代大众的审美诉求和民间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更具有时代人文气息。洛阳庙会在发展中求进步,在绝境中求生存,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当代审美文化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并且洛阳当代庙会所呈现出的蓬勃发展、积极向上的特点也为其提供了美学研究的价值。

与传统庙会相比,洛阳当代庙会最大的特色在于突出了洛阳政府部门的组织作用,由政府部门参与统筹,旨在弘扬民族文化、活跃商品经济。此外,还调动一切力量,邀请各类民间艺术团体参加,在洛阳地域范围内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大文化交流的氛围。且采用先进的灯光、声控等现代技术来装点、美化整个会场,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相结合,使其重新“登台亮相”,既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又能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说,洛阳当代庙会的兴起和社会发展是紧密联系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文化、娱乐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传统庙会礼佛、祭祀的宗教功能日趋淡化,更凸显商业、大众娱乐等性质。由于庙会这种形式适应了社会交往方式的变革,它从自发的民俗形式变成有组织的节庆文化活动之后,逐渐得到了市民的认可。洛阳市政府为了活跃市民春节文化生活,弘扬河洛文化,促进和谐洛阳建设,从2007年到2009年,连续三届在西苑公园、国花园、牡丹公园举办春节文化庙会,浓郁的民俗风味和突出的传统特色不仅为百姓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而且为适应不同层次的观众的不同观赏需求,还推出了各类文娱活动。此外,公园内悬挂的千余盏红灯笼也为文化庙会增添了几分浓浓的喜庆气氛。

自尼采以来,西方哲学一再强调审美不但是一种艺术活动,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庙会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的生存方式,从美学的角度去分析这种生存方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长的文化意味,是十分必要的。

标签:美学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