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童话中的生态意识和哲思意味分析

编辑:

2014-04-07

在自然界中,生命对于死亡来临的态度是那么坦然从容:一方面是因为它们从来没有人类的“坏名堂”,而另一方面是它们懂得处理自身生命的短暂和种族生命的永恒之间的关系。作者的这一思想从老河马的口中得到说明:“在非洲原野上,不是吃掉别人就是被别人吃掉,这并不稀奇;道德是人类的事情,它并不适用于我们非洲草原;在我们社会里,生存胜过一切——这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原则,动物的原则”。所以老河马选择的死亡方式是与自己曾经匹敌的对手鳄鱼决斗,来证明自身的尊严。

随后的孤象——被波比拉视为人生的导师,阐释出“无须为短暂的生命而悲哀,长寿未必是追求的目标了,一生的圆满不在于活多久;甭管寿命长短,大家的存在是相同的”;而且从孤象口中波比拉得知有类人会使物种灭绝、世界结束,那“白树叶”是给人类自己看的,于此他心中的期待和憧憬荡然无存;这头孤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神情坦然、平静面对。老河马与孤象选择的死亡方式不同,但一样毫无恐惧的接受了自然的安排。这些自然界的生物面对死亡的态度确实都让人类汗颜,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正因为它们懂得尊重自己,尊重生命,所以才会那么从容、坦然的面对死亡。或许有人会说,动物不像人一样有感情会思考,持这样想法的人真是大错特错。跟随波比拉,我们走进了充满温情的豺一家——豺大哥教育豺弟豺妹的“只有最强壮才能生存,”放任弟妹在自己身上玩耍嬉闹;分吃食物时照顾妇孺、井然有序;为了照顾家人甘愿做父母的帮手而迟离家门晚结婚等,都让人目睹了豺家族很重感情、喜欢过家庭生活,是动物中的模范家庭。豺类素有“死亡之神”“地狱之神”的恶名,实则它们并不比狮子或者老虎、豹子更凶残,公豺的言论又回到了正题上:在动物中,没有谁会把名声看得比生命重要;别人怎么看那是他们的事儿,而大自然只会告诉它们只有怎样做才能活着。动物界中母亲爱的疯狂和对死的平静更是让人深思:羚羊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敢与猎豹进行殊死争夺,而一旦孩子死亡后,羊妈妈则毫无悲伤和恐惧,平静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撕咬——他们没有人类的感情只是以自己的生存方式继续生活,各个物种严格的遵守了大自然的法则;貌似动物自然界无情而人类有情,而实则他们更惧怕人类的“感情”和猎枪。动物个体的消失并不会影响生命的延续,那只是遵循了优胜劣汰的原则;而人类的贪婪则可能打断食物链,给自然和人类自身带来生存危机。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