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国学论文

禅宗与文艺美学相通的探索-美学研究论文

编辑:

2013-11-29

《五灯会元》卷十八载:宋代黄龙派门人,慧日雅禅师之法嗣,觉海法因庵主,有一首开悟诗:“岩上桃药开,华从何处来?灵云才一见,回首舞三台。”《五灯会元》卷十九载:宋代杨歧派门人,太平勤禅师之法嗣,何山守xún@③,有一首开悟诗:“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漫始抬眸。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于此可见,禅宗常借“桃花”以喻悟道。

黄庭坚持中说:“三十年来始到家”,这里说的“三十年”也可能并非实指,而是喻其长持不懈。唐代高僧药山惟俨的法嗣,船子德诚禅师在其著名的拨棹歌中写道:“三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现不吞钩。钩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就体现了他要重新栽竹作竿垂钩,三十年求道不得不休精神,与志勤禅师三十年寻剑客、黄庭坚三十年寻家园的悟道精神是同一的。他们都说“三十年”,可能都非恰好实指三十年,而是喻其长期求道、坚持不懈的精神。黄庭坚说“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游水到天涯”则是说,顿悟得道后,不必再见桃花,即使到天涯海角都是沉浸在禅道境界中了。

黄庭坚常用禅宗顿悟净心,寻求澄澈自由的境界,如:“苦竹绕莲塘,自悦鱼鸟性”(《又答斌老病愈遣闷》二首之一),“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登快阁》)等。可见,黄庭坚“桃花”诗,咏其顿悟禅境,也不是偶然的。

“桃花”诗旨在咏其寻道悟禅,而桃花只是佛性的一种载体和体现。悟禅,要通过形象载体,直悟其蕴含的自由解放的境界。从黄庭坚的“桃花”诗,我们也可以认识到悟禅与文艺审美的相通之处。

四、禅宗美学与恩格斯、海德格尔的参证

文艺,从政治学角度看,在阶级社会中总要不同程度地表现一定阶级的思想感情和利益。从社会学角度看,文艺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那么,它和政治、宗教、科学、伦理等社会意识形态不同之处又何在呢?就在于它是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审美,是它特有的本质特征。

审美,又有何特征呢?举其最主要之点来说,一是超越物质功利欲念,不谋求占有,而着眼于欣赏以得美感,从生理快适达到心理愉悦。二是必须通过对于饱含感情(背后有观点、趣味、理想、意志)的形象,欣赏其形式能给人耳目声色之娱,其内容符合人类进步理想,不仅能愉人情意,更有象外之象、味外之旨的深层意蕴,能畅人神志,能使人提升到自由解放的精神境界,从而获得从生理到(主要是)心理的愉悦美感。

因此,从禅宗给我们的启发,我们可以认识到:文艺和审美的本体,最主要的是人类进步理想追求的无限自由的精神境界,这是有着人类终极关怀意义的审美价值。不同的文艺作品在反映现实与抒情达意上总是通过“个别”表现“一般”,其“一般”中就应不同程度地体现这种符合人类进步理想、有着人类终级关怀意义的审美价值。寻求此种精神境界的内涵越大越强,其作品的审美价值也就越大越强。这种审美价值,要符合人类从对现实不满意、不满足而产生的超越现实经验的进步理想。它不是“经济学”上所说的符合现实效益需要的“价值”,而是超越现实经验的。例如毛泽东所说的文艺来自生活、但比生活更高更典型更强烈更理想更有普遍性,就是超越现实已有事实的。文艺要描绘已有的生活现象,但要体现寻求理想的美学追求。这种体现越充分越强烈,其审美价值越高。

从方法上,禅宗的启发是:这种精神境界不可言说,只可意会和感悟,要体验。有理性融于其中,但如盐溶于水,有味无痕。它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通过形象动人以情,诱人进入境界,是文艺和审美最好的方法。

标签:国学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