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证劵金融 > 银行管理论文

关于发展离岸银行业务

编辑:sx_chenl

2016-10-11

本文讲述了关于发展离岸银行业务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具体阅读下吧。

摘要:发展离岸银行业务,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推动整体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发展离岸银行业务要考虑市场策略定位,客户需求分析和业务品种调整等诸多问题。

在推进金融改革和开放过程中,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金融业务的创新是相当活跃的。近期值得关注的是央行先后批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等四家商业银行经营离岸银行业务。事实上,离岸银行业务在我国已有近 13年的发展时间,其本身的经验分析和发展取向重新引起人们的思索。

一、离岸银行业务发展的历史沿革

1989年,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银行先后获准经营离岸银行业务,离岸银行业务的特许经营体现了央行的政策扶持和金融改革探索的双重意义。

离岸银行业务的特点是“内外分离,两头在外”,即离岸资金来源和运用只能服务于非居民。而非居民是指境外(含港、澳、台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含在境外注册的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包括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分支机构,但不包括境内机构的境外代表机构和办事机构。可以看出,离岸银行业务成为缺少海外分支机构的中资银行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窗口。

从1989年至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夕,我国离岸银行业务经历了一个相当快速的发展阶段,离岸资产规模达到20多亿美元,期间广东发展银行成功发行 6000万美元的境外浮息存款证(FRCD)。然而,在离岸银行业务积极发展的背后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非居民对象主要以中资海外机构为主,业务范围集中于港澳地区;在谋求业务做大的同时缺乏清晰的业务发展战略;资产负债结构存在缺陷,资金短借长贷,资产管理呈现粗放经营的特征。

1997年出现的亚洲金融危机迅速波及香港和澳门地区,继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之后,香港粤海被迫重组。 1999年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央行“叫停”离岸银行业务,离岸银行业务进入调整期。毋庸置疑,央行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作为事物的两面性,离岸银行业务的“急刹车”也产生了一些无法避免的负面后果:客户资源流失;业务经营空间收窄;不良资产急剧增加。这一点可以从招商银行上市发行公告中披露的数据加以佐证。截至 2001年末,招商银行离岸贷款中按五级分类统计不良资产余额为折合人民币 30.09亿元,不良率为93.31%。尽管离岸贷款仅占招商银行全行贷款的2.91%,但不良余额占全行不良贷款的26.49%,占全行外币不良贷款的53.06%。对此招商银行行长马尉华就离岸业务的情况给予了特别解释,他认为离岸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应当在发展中解决,离岸银行业务能够做大做好,并希冀政策条件的放松和支持。

可以说,在境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下,离岸银行业务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暴露出许多潜在的问题,但问题本身并不能否认发展离岸银行业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实际上,经过近三年的业务调整,恢复和发展离岸银行业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再次引起了包括商业银行、央行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推动。特别是,广东发展银行在离岸银行业务调整期间,因势利导进行离岸银行业务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创新,推动离岸业务与在岸业务的优势整合,保持了业务经营的相对平稳并提前偿还了6000万美元的境外浮息存款证。

2002年央行重新恢复离岸银行业务,离岸银行业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二、发展离岸银行业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恢复离岸银行业务,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和推动整体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

(一)适应我国入世之后金融竞争新格局的需要。

我国入世之后,金融对外开放呈现出多层次、宽领域的显着特点,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是现实和紧迫的。根据我国已签署的WTO有关协议,我国加入WTO一年内,允许广州、青岛、南京和武汉地区的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两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五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截至2000年末,仅在广东省内就有外资银行分行52家,银行代表处25家。可见,外资金融机构通过对中高端业务市场的渗透,依托类似离岸银行业务的境内外分支机构的综合配套服务,对中国金融市场份额进行分割。中资金融机构在竞争之中的立身之本,必须着眼于业务品种的完善和多元化,恢复离岸银行业务,必将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二)满足客户需求,提供综合配套金融服务的需要。

据统计,2000年末仅广东省登记注册的“三资”企业就有8万多家,总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有963家,这些企业在与境外广泛的贸易和资本联系中衍生出庞大的离岸银行业务需求;与之相对应的,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在谋求境外发展时,存在迫切的境内外综合配套金融服务需求。恢复离岸银行业务,必将有效提升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利用离岸银行业务与在岸银行业务搭建的业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综合配套的金融服务。

(三)发展离岸银行业务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学习、借鉴国外金融同业宝贵经验的途径。

第一,对于缺少海外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离岸银行业务窗口与境外金融机构建立紧密的业务联系,在银团贷款和债券承销中支持信誉卓着的国际企业特别是中资海外机构的发展,分享跨国公司的成长收益;第二,利用离岸银行业务的灵活便利优势,支持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海外融资、债务转换和财务重组。第三,按照国际惯例规范和发展离岸银行业务过程中,学习借鉴国外金融同业的有益经验,提升外汇经营人员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

三、发展离岸银行业务的若干选择

与其他金融业务相似,离岸银行业务也存在市场策略定位、客户需求分析和业务品种调整等诸多问题,基于离岸银行业务的特点,我们认为规范和发展离岸银行业务可做出以下选择。

(一)离岸银行业务的市场策略定位。

一般而言,市场竞争策略可分为跟随型策略和差异型策略。按照客户服务对象的属性划分,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离岸银行业务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外资金融机构。由于外资金融机构在规模、技术和人才上的优势,国内商业银行在离岸银行业务中竞争力的取得必须依赖于差异型的市场策略定位。也就是说,国内商业银行发挥在岸业务优势,利用离岸银行业务窗口,致力提供综合的银行服务,满足非居民境内外投资和国内居民海外发展的需求,并因此形成相对特色的业务品种和稳定的客户群体。

(二)离岸银行业务的客户需求分析。

离岸银行业务的发展必须围绕客户需求而展开,重视和细分客户需求是进行市场竞争的前提。我们认为,离岸银行业务的客户需求可分为三个层次:非居民的境内投资需求,通过离岸银行业务的“搭桥”,境外非居民可以在规避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同时进行境内投资,事实上,离岸银行业务可成为我国间接利用外资的重要渠道;境内居民的海外发展需求,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境内居民的经济活动逐步延伸到境外,其中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境内居民合法的在中国香港或英属维京岛(BVI)以及其他离岸地区开设离岸公司,间接享受政策、税收和投资便利,并继而获得离岸银行服务。由于地理和人文优势,境内居民的国内外关联公司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将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离岸银行业务的重要切入点。目前,美元等国际主要货币的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这为相当多的中资海外机构提供了债务转换和财务重组的良机,通过离岸业务操作,企业完成融资置换,可极大降低融资成本并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在中国工商银行的支持下完成了6亿美元的资产证券化融资置换。

(三)离岸银行业务的业务品种调整。

纵观离岸银行业务近13年的发展,我们发现,离岸银行业务经营中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所引发的风险是相当突出的,解决信息劣势和客户群体良莠不齐问题的可行途径是针对特定的境内外关联公司,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规范和发展离岸银行业务。由此得出的一个推论是:离岸银行业务并不能因为其“非居民”的客户服务对象而孤立发展,与在岸银行业务割裂开来,国内商业银行必须研究和促进离岸银行业务与在岸银行业务的相互支持,通过优势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系列化的特色业务品种,满足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

以上就是关于发展离岸银行业务的内容,希望给予大家帮助。

相关推荐:

关于商业银行外币交易核算  

关于银行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