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技术论文

医学技能在肿瘤诊断中评估探讨

编辑:sx_wangha

2013-12-13

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医学技能在肿瘤诊断中评估探讨”,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胰腺癌因早期不易发现、切除率低、易复发、侵袭性强,被称为“癌中之王”,在全球范围内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4位;在我国,也是病死率最高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具有早期转移的生物学特征,80%的胰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手术切除率仅为20%,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0.4%~0.5%[1]。但在手术切除的病例中,其5年生存率约可提高到20%[2]。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对于确诊胰腺癌的患者,手术切除是根治并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潜在有效办法。自从有了胰腺外科以来,外科工作者一直希望在手术前对胰腺、胰腺周围的血管分布,肿瘤的大小、部位、形态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直观和立体的了解。但胰腺属于腹膜后器官,位置隐蔽,其解剖位置与周围器官和血管关系复杂,胰腺肿瘤的术前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成为了目前腹部外科的研究热点及难点之一。胰腺癌常累及大血管,原因不在于肿瘤侵袭性高,而是胰腺癌与这些血管的位置关系非常密切。对于没有发现远处转移的胰腺肿瘤,其对相关及毗邻血管的侵袭情况决定了肿瘤切除的可能性。虽然联合血管切除并重建的胰腺癌根治切除已经有较多开展的经验,但大量可靠研究表明,胰腺癌侵及肠系膜上动脉(SMA)、肝总动脉(HA)或腹腔动脉(CA)常提示肿瘤已向周围广泛浸润,即使行联合动脉切除重建的PD,其后腹膜软组织的切缘阳性率仍极高,难以达到根治性切除;对孤立的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腔外受侵犯的胰头癌行联合相应静脉切除,虽可提高切除率,且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和生存率与血管未受侵犯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差异无显著性,但对外科技术水平、病例选择的要求均相当高,若不利于术后长期生存则没有行联合静脉切除的必要。所以对于开展胰腺肿瘤根治手术的绝大部分医院外科来讲,除远处转移因素外,血管侵犯仍是需要评估可切除性的首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目前包括诊断可切除性的评估标准主要是以CT影像学及多层螺旋CT的血管成像为基础来制定的。Loyer等[3]将肿瘤与血管关系的CT影像分为6型,并对各型与肿瘤可切除性关系进行分析;Lu等[4]根据肿瘤与血管接触面积建立了血管受侵的5级评分标准,其判断胰腺癌不可切除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和98%。结合胰周小静脉扩张[5]、肠系膜上静脉局部受压或受侵蚀变形,可以提高胰腺癌不可切除的判断准确性。2007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制定的《胰腺癌诊治指南》指出了胰腺肿瘤可切除性及不可切除性评估的标准。其主要内容亦是除外远处转移之外,肿瘤对大血管的侵袭与否及侵袭程度。尽管制定了较为详尽的基于CT影像学的可切除性评估标准,但在胰腺肿瘤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的实际应用中,临床医生往往根据本医院及科室的实际条件以及手术医师的经验及技术风险来术前评估患者的肿瘤是否可切除。国内外在胰腺癌治疗上仍存在许多误区,特别是部分医生对能够手术治疗的早期胰腺癌态度消极,从而影响了胰腺癌的整体治疗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改进并提高胰腺肿瘤可切除性评估的水平,医学工作者、影像学工作者和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展合作,研究开发了多种图像处理软件系统,也实现了不同仿真程度的人体器官三维建模。但由于目前各类研究的数据来源、技术实现手段形式多样,三维再现效果不尽相同,研究水平良莠不齐。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