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外科论文

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的文献综述分析

编辑:

2013-12-16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脑梗死患者一经MRI或CT确诊为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立即停止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溶纤、扩血管等溶栓药物,同时密切监测血压、血糖,以及各项生命体征,并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给予不同患者适当的对症治疗。
  1.3.2 研究方法
  1.3.2.1 危险因素定义 年龄(>60岁);CMB(在MRI检查时表现为T2加权相,尤其是梯度回波T24加(gradient-echoT2+weighted,GRE. T2 J2直径介于2~10 mm、小灶、圆形、斑点状的低信号或信号缺失);吸烟史(吸烟>5支/d,时间2 年以上);高血压(>180/100 mm Hg,1mm Hg=0.133 kPa或服用降压药);饮酒史(长期饮用白酒,持续5年以上);梗死面积:根据影像学检查分为大、中、小3个层次,小梗死面积为(≤1.5 cm2)、中梗死面积(1.6~3.0 cm2并累及1个解剖部位的小血管供血区)、大梗死面积(>3 cm2,并累及2个及以上解剖部位的大血管主干供血区),其中将大面积梗死视为危险因素;治疗方法:经过肝素、华法林行抗凝治疗或尿激酶等行溶栓治疗。
  1.3.2.2 分组 根据是否出现梗死后出血转化将所有病例分为HT组和非HT组,并比较两组患者CMB、年龄、吸烟、酗酒、24 h平均血压、血糖、梗死面积、入院后溶栓、抗血小板治疗等危险因素与梗死后转化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卡方检验比较梗死后出血转化组和非出血转化组间各项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梗死后出血转化与CMB 、血压、大面积梗死、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有一定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与另外几项危险因素:年龄、吸烟、酗酒HT组与非H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见表1。

标签:外科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