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教学中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论文

编辑:sx_yangk

2015-09-21

现代素质教育理论认为,素质是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和主动发展的综合水平。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传染病学教学中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素质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在治本基础上综合解决。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是开发身心潜能,并在此基础上教学生学会学习,及时迁移到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中去,达到标本兼治。要实现这一目标,教会学生学习是基础、是关键,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能力。以下笔者从3个方面谈谈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做法。

1 善用推理法

大家知道,高职医学教育是以培养高级应用型医护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要达到这一目标对于传染病学来说,学习和掌握的重点应是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因为只有很好地掌握了这些,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或对病人做出正确的评估,这些是治疗和护理好病人,使其早日康复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发病原理和病理变化并不是医护生学习和掌握的重点。然而,按照素质教育以培养能力为重点的要求,结合传染病学教学的实际,应教会学生用发病机理、病理变化推测临床表现和可能的实验室检查及结果,从而避免了死记硬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肠道传染病伤寒为例进行论述。

伤寒的发病机理为:伤寒杆菌经口到胃,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当胃分泌胃酸能力降低时进入小肠,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及粘膜下的吞噬细胞中繁殖,经毛细淋巴管到达肠道淋巴组织和肠系膜淋巴组织中繁殖并产生毒素,由淋巴循环进入血流形成第一次菌血症、毒血症 (相当于潜伏期);伤寒杆菌随血流到达肝、脾、骨髓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组织器官内繁殖并产生毒素,细菌和毒素再次进入血流,形成第二次菌血症、毒血症(相当于初期 ) 。伤寒杆菌在肝、脾、骨髓等繁殖并产生毒素,一方面引起肝、脾、骨髓等病理变化,另一方面随胆汁经胆道进入肠道。进入肠道后伤寒杆菌一方面再次作用于肠道淋巴组织,引起肠道的变态反应,造成肠粘膜坏死、脱落、溃疡形成;另一方面随粪便排出体外 (相当于极期)。经过治疗,绝大部分病人将病原体彻底清除并排出体外,从而痊愈;只有极少数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不足,血中或组织中的病原体未被彻底清除,再次繁殖,从而出现复发或再燃现象(相当于缓解期、恢复期)。

标签:传染病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