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英小说风格翻译问题论文

编辑:sx_yangk

2015-09-24

风格是否可译呢?回答是肯定的。风格不但是可译的,而且风格的翻译对于文学翻译而言,还具有重大意义。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中英小说风格翻译问题

首先,风格是客观存在的,是具体可感的并具有现实、具体的内容,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的东西。这是业已公认的事实,所以也就自然排除了风格的神秘性和缥缈性。“风格问题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译出风格是文学翻译的全部指归。每个民族都希望把别的民族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秀作品译介过来,以丰富本民族的文学宝库,或供阅读欣赏,陶冶性情;或供创作借鉴,推陈出新;或供批评研究,对比反思。这就是要译出风格的重要意义。”

其次,茅盾先生曾经指出,文学作品是用语言创造的艺术,即通过艺术的形象,使读者对书中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强烈的感情。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然后运用适合于原作风格的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准确恰当地再现出来。根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任何语言的表层结构虽然不同,但其深层结构所表达的内容是相通的。因此,翻译可以用一种语言再现另一种语言的深层结构,也就是再现其神韵。事实上,一部文学作品的风格,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一般说来,如果这部文学作品的语言准确无误地译成了另一种语言,那么就可以说,这些语言所负载的风格因素也就或多或少地随之翻译过去。

最后,中西方风格相同或相似的作家的大量例证为风格翻译提供了事实依据。梁宗岱先生曾把李白和歌德这两个生活年代和地域相距如此遥远的作家进行比较,认为无论是对抒情诗的观念,还是创作手法,歌德的诗都与我国旧诗非常接近,而他与李白尤其相似的地方“一是他们的艺术手腕,一是他们的宇宙意识”。这里的“艺术手腕”即创作风格。奚永吉先生将曹雪芹和莎士比亚这对身处异时、异地的伟大作家相比较,认为“两者在其本身的心理形式、精神世界乃至创作风格上存在着某种同构对应之处”。他们都运用了反证、双关、人物性格语言等相同的艺术表现手法,而研究不同译家对《红楼梦》与莎剧的翻译,却发现“文笔虽异,其致无二”。

“风格”可译的实践证明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