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论文写作指导

谈谈广播电视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

编辑:

2014-04-15

用电脑、扫描仪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查资料,最好到“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名“北京图书馆”)去查。为什么?

第一,用电脑通过互联网到图书馆查资料的前提就是这个图书馆的资料的数字化程度很高。要使资料数字化需要一大笔资金,全国很多图书馆资料的数字化因缺乏资金而进展缓慢,只有中国国家图书馆受国家特殊保护,因而它的绝大多数资料(特别是报刊、摄影和电子出版资料)都已数字化,可供读者用电脑通过互联网去查找。

第二,它馆藏宏富,种类齐全,名列世界图书馆的第五位。要查书,它是国家图书总书库,有2000万册,而且建有“全国图书信息网络中心”,应有尽有;要查文献,有2160万件,而且建有“全国文献资料共享协作网”(与全国124家科研院和大学的图书馆联网协作)。也就是说,全国124个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图书馆中数字化了的资料都有可能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里查到。

第三,以前要到北京图书馆查资料非到北京去不可,所以,人们要查资料只好就近到本省、本市甚至到本单位的图书馆。现在有了互联网就排除了空间距离的障碍。要到中国国家图书馆查资料就方便了,这种方法甚至比到本省、本市、本单位图书馆还方便。既然这么方便,不妨每天或每周或每月挤点时间在电脑上通过互联网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与您的定位或选题有关的新书、新文献、新的调查统计数据、新的广播电视节目的摄制、编辑、导播经验和评论方面的材料,如有就及时下载收存。

第四,由于国家的特殊资助,中国国家图书馆有条件开设了不少公益性的服务项目,如:在“数据库检索”中免费检索、咨询的就有10个项目。

尽管使用电脑在互联网上查资料很方便,但某些资料查起来就不如身边有本工具书方便。例如:要了解“2001年我国有多少电视台,减少或增加多少电视台”的数据,用电脑通过互联网到中国国家图书馆去查找,就不如从自己书架上取下一本《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查阅方便。所以应自备一些必要的工具书和重要的参考书,如《新闻学大辞典》、《传播学大辞典》、《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中国新闻年鉴》、《中国广播电视学》、《世界广播电视史》、《传播学概论》等等都是撰写学术论文时需要常常翻阅的。

在我们确定了广播电视学术论文的题目,并完成了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学术论文的撰写了。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撰写原则、撰写技巧由学术论文的本质所决定。学术论文本质上就是研究结论或科研成果的表述。下面我们谈谈为什么和怎么样按学术论文的本质来撰写。

一,紧盯着目标,不要误入歧途。

表述科研成果,用传播学的话来说就是用语言符号向世人公布科研成果。表述的目的就是把躺在实验室里或书斋里或藏在研究人员心里的科研成果传播出去,为世人所重用。要使世人重视、应用您的科研成果,您的论文就得在以下这几个问题上说服人:第一,您的科研成果具有创新性即是最新产品而不是仿制品更不是窃来品。第二,您的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至少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具有指导广播电视事业并提高其效果的应用价值。第三,您的科研成果很可靠,论点根基牢,立得稳,结构严,不易驳倒。

让您的科研成果(研究结论、观点、原理、规律等等)为世人所重用,这是学术论文撰写过程中应紧紧盯着的目标,也是撰写论文时思维活动为之运转的隐形轴心。我们不少同志在撰写论文时因缺乏这种目标意识、轴心意识而误入歧途。最常误入的歧途有:

第一,混淆文艺作品与学术论文在征服人方面的区别,按文艺作品的仪容去打扮学术论文,想使学术论文具有文艺作品的魅力。文艺作品的力量在于以情感人,以美动人;学术论文的力量则在于以理服人。理,就是道理,就是真理。要用道理、真理去征服人,用道理、真理中的内在逻辑和准确反映这一内在逻辑的论文的结构逻辑的力量去征服人。我们常见一些论文作者的心思不是去把握、表现这一内在逻辑,而是带着“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心情,把心思用在运用什么样的美妙词句上,致使一篇论文花花哨哨,把内在逻辑冲淡、冲乱了。究其原因就是不懂得学术论文与文艺作品在征服人方面的区别。如果知道学术论文不是以情感人,以美动人而是用真理服人,而真理是朴实的,它的力量就在于它的朴实,您用美妙的语言把它一打扮,装模作样,它就不实在。一不实在,它就很难取信于人,很难服人了。所以,一些著名的学者(如广播电视史学家赵玉明教授,新闻理论界德高望重的甘惜分教授等知名学者)的论著都是很朴实的。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