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政治学 > 其它行政管理论文

2014浅析抗战前期的苏联对华援助

编辑:

2014-02-12

(二)苏联对中国支持和援助的对象是固定的

抗战前期苏联对中国支持和援助的对象是始终固定于国民党政府的。因为斯大林认为,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在整个国民革命军中只占大约1/60,对全国战局不会起决定性作用。他觉得:“照理,中国共产党人要比蒋介石对我们来说更亲近些。照理,主要援助应该给与他们。但是,这种援助看起来像是向我们与之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输出革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人阶级要成为反侵略斗争的领导者,还显得孱弱。要把群众争取过来需要时间,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很难说。此外,帝国主义大国未必容忍中国共产党取代蒋介石。”[2]36斯大林还认为,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国内的地位还不巩固”[2]35,因此无法长期拖住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永远得不到英美等大国的援助,而蒋介石能够得到,加上苏联的援助,“蒋介石即使不能打退日本的侵略,也能长期拖住它”。

因此在抗战前期,斯大林始终是重视国民党而轻视共产党的:苏联把它全部的军事装备都给了国民党,而中共没有得到一粒子弹一支步枪,只得到了一些医疗器械和政治读物。这些正如后来李德所说:“苏联的物质和技术援助,主要对南京政府有利,而开始分送到延安来的主要是急需的药物和医疗设备,以及政治读物——报纸、杂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列宁的、当然也有斯大林的讲话和著作。”[3]

(三)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援助是一切以苏联的利益为转移的

抗战前期苏联对中国支持和援助的重心是建立在“苏联国家安全利益至上”的基础上的。

苏联对《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正如后来斯大林所说:“苏联的战略任务,就是要紧紧地捆住日本侵略者的手脚,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时,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我们时,避免两线作战。”[2]36

1941年4月13日,苏联又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其规定:“如果缔约国一方成为第三国军事行动的目标,缔约国另一方应当在整个冲突期间保持中立。”这实际背离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中规定的“在遭到第三国侵犯时对第三国不提供直接或间接地支持与援助”。这是典型的出尔反尔,是对《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完全背弃。这个条约的签订一方面大大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为日本侵略中国并继续南下解除了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又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败坏了社会主义苏联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是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竟然推行大国强权政治的一个可耻的记录”[4]。

如果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从客观上是有助于中国抗战的话,那么,苏联同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则是对《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背弃和对中国主权的践踏,是对正在前线与日寇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的后背捅了一刀,苏联这种以牺牲他国利益来换取本国安全的行为是赤裸裸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苏日中立条约》签订以后,使日本得以从北面抽出大量兵力进攻中国内地,使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遭受了严重损失,而且,社会主义苏联的这种做法还使当时的中共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使之成为国民党攻击中共的一个口实。

总之,由于当时苏联奉行的是“苏联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所以,在抗战前期对中国的支持与援助带有诸多缺憾与不足就不足为奇了。

2014浅析抗战前期的苏联对华援助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需要的朋友们!

相关推荐:浅议逻辑学与人工智能

探究东西方文化和管理思想融合创新的发展逻辑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