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政治学 > 其它行政管理论文

201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理论问题探析

编辑:

2014-02-12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在追求发展进步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只顾自身发展,忽视环境的保护,最终导致人类需求无限增长与自然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和谐的现象导致了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物种灭绝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当今中国都有存在,而且许多问题还在恶化,严重威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中国社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必须保护自然环境,维持自然界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和谐共处。党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中就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现代思想及为子孙后世造福的远大眼光。

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复杂关系

1.正确处理公平与和谐的关系

公平问题不仅广泛涉及直接关系全体人民利益的经济生活领域,也广泛涉及政治生活领域。努力让两者有机结合、共同促进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只有遵循公平原则,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受益,才能取得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共识和支持。和谐的实现则能促进公平的形成,和谐社会能够使每个人都有权利、有机会在不影响他人权利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从而使得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力都能得到极大程度的激发,最终达到社会普遍繁荣。

2.正确处理激发活力与维护稳定的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富有秩序的社会。我们要通过改革让全社会的劳动、知识、技术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社会生机与活力的前提下谋求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改革中因利益调整、分化而引发的社会矛盾,避免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3.正确处理政权机关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也要放手发展其它社会组织。政府的主要精力应该集中在维护公平正义、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上。广大民众对社会事务的参与程度是反映现代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和谐社会也具有自主管理的内在机能。随着大量“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变,大量与公民相关的社会共事务要由社会各种组织来承担,积极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形成社会自我组织协调的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任务。

4.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影响的。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物质财富的积累,就谈不上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则是经济发展的目的,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二者只有协调发展才能相互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仅靠经济的增长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大力推进社会发展,真正做到与经济建设同步,实现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