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政治学 > 十七大论文

简论十七大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十大进展

编辑:

2016-03-16

五、法治国家建设继续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法制精神的传播和深入人心,一个没有完善法律制度的国家不可能有高度发达的民主制度,同时,一个国家仅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不够的。法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不仅是对公民的规范,也是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政治力量的规范和约束,要求政府按照法律的精神来治理国家,这才是法治的核心实质。在此意义上,中共十七大在继续强调“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的法治意识,并为此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这主要包括:(1)推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识和制度建设;(2)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3)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4)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促使各级执法者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5)在民众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6)进一步落实宪法规定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精神,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7)特别强调执政党在依法治国进程中的率先和垂范作用,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中国的法治化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依法治国的理念更加深入民心。到2010年底,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公民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都实现了有法可依。

六、政府改革注重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十七大明确提出的政府改革的新目标。博士论文代写自建国以来,“为人民服务”一直是中国各级政府的基本宗旨和核心定位,但由于受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为人民服务主要是一种价值理念,着眼点更多的在于意识形态层面上的对人民“根本利益”的服务,如何使“为人民服务”转化为政府的基本功能,直接为人民的“切身利益”提供应有的公共服务则长期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在此意义上,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近年来各级政府在职能转变中面临的新目标和新课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过去5年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重要保障和突破口,各级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公共政策调整的重要内容,切实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着力规范政府权力,以“大部制”与“省直管县”为代表的政府治理结构不断优化,中央与地方关系进一步得到调适。各级政府还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努力打造阳光政府。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政府的职责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截至2010年底,75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18个省市自治区公开了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此外,随着2010年中共中央出台《关于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见》,党和政府的新闻发布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已正式建立,并不断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七、发展基层民主成为重中之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正构成为中国政治制度自我完善的基础性工程。十七大第一次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范畴,这一制度构想的提出,不仅使人民在国家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制度化的规范,也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这一根本的国家制度中得到了具体的延伸,意味着国家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重大创新。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目标,是以制度化的方式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这也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原则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近年来,建立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重点工作主要集中在:(1)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2)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3)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4)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5)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制度建设步伐;(6)鼓励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相关制度建设。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十七大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法规性文件,城乡居民的自治权利得到了切实的保障。从发展趋势看,各级政府对于建立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增强,各地根据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有所提高,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正逐步走向完善。

标签:十七大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