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政治学 > 毛泽东思想论文

谈谈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编辑:sx_houhong

2014-03-28

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如下文

毛泽东历来重视教育,他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他的观点曾长期指导着我国的教育实践。尽管毛泽东晚年对教育的估价及对我国教育的指导上存在“左”的倾向,但我们仍然要正确、全面地评价作为毛泽东思想内容之一的毛泽东教育思想。毛泽东在成为职业革命家以前,最主要的经历就是接受师范教育和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形成了他系统而独到的早期教育思想。因此,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深入研讨其早期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对全面了解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我国当前的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及渊源

毛泽东在师范求学和从事教育职业期间,正值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之际,几千年来的孔门圣道受到猛烈冲击,新旧思潮斗争在全国日趋激烈,在教育界尤显突出。新文化运动和新学的兴起为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大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求学和工作的湖南一师在当时是一所新学堂,给毛泽东提供了好的环境。

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曾颁布过一些较有革新意义的教育规程。而湖南一师的“校章”中关于教育方针一项则规定:“采用最新民本主义(即民主主义)规定教育方针。

所谓民本主义教育包括三个方面:一、道德实践。二、身体活动。三、社会生活(包括智识及课程教育)以及职业训练(包括智能实习及各种学生会活动)。”“时时以国耻唤醒学生之自觉心”、“各种教授应提倡自动主义”[1]等。毛泽东曾于1949年同当年的老同学谈话时回忆:“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一师是所好学校。”[2]毛泽东充分利用一师的环境,除专心打好自己的学业基础外,还努力实践学校的教育主张。

在湖南一师,毛泽东遇到了杨昌济、徐特立等一批好老师,特别是杨昌济对毛泽东影响非常大。杨昌济先生1871年出生于长沙板仓,曾先后留学日本、英国,并到德国考察,著有《达化斋读书录》、《论语类钞》、《劝学篇》等,一生“操行纯洁,笃志嗜学”。他是一位具有爱国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家。在教育目的上主张教育救国、人才救国,主张精英教育,他认为英雄创造历史,他总是谆谆告诫学生要有崇高理想和改革社会、国家的伟大抱负;在治学方法上主张博学,提倡“贯通古今,融合中西”,强调学习应有所分析批判。他认为,对于学问,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都要有所取舍,曾说“一国有一国之民族精神,犹一人与一人之个性也。一国之文明,不能全体移植他国。他还主张知行统一,躬身实践的精神,“博学而不用,何贵于学?深思而不行,何贵于思?”[3]杨昌济先生十分喜爱和欣赏毛泽东。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