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政治学 > 管理科学论文

关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思考

编辑:sx_houhong

2014-03-26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思考如下文

一、我国慈善思想的渊源

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中华民族是富有同情心的民族。救死扶伤、乐善好施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世世代代传诵的行为规范之一。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慈善活动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我国慈善传统的思想根源。儒家倡导的“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兼爱”思想,引导着人们抑恶扬善、与人为善。儒家把“仁者爱人”的思想进一步通过统治者的“仁政”得到实践和弘扬,并构筑了“民为邦本、财富均分、重义轻利”等为内容的慈善传统。

儒家文化在发展中又与道教、佛教等相融合。道教在坚持禁恶行善主张的同时,融合了儒家的伦理观和佛教的善恶报应思想。佛教的慈悲观以及劝善理论也不断渗透于儒家思想中。最终,儒家文化具有了更厚实的慈善内容,并对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二、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以来,我国的慈善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慈善组织数量有所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受益人数不断增加,募集的资金逐年增加。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3.8万个(其中:慈善超市7035个),基本形成覆盖全国城市的社会捐助网,并逐步拓展到部分乡镇、社区。全年共接收社会各界捐款共计764亿元,其中民政部门498.8亿元,慈善会187.9亿元,各类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77.3亿元。捐赠物资折款19.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接收捐赠衣被115 816万件,间接接收其他部门转入的社会捐款139.8亿元,衣被98 082.6万件。这些捐赠款物使5 202.9万人(次)困难群众受益。慈善事业以其非营利性等特点,在分担政府职能、建立社会保障体、防灾救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

虽然我国慈善事业已有一定的发展,在扶贫赈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慈善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募款能力弱

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成熟的国家比,我国基金会的数量少、规模小、作用有限。据统计,至2008年底,在民政部正式注册的慈善组织有34万多家,基金会有1 350个,其中公募基金会1 015个,非公募基金335个[3],而美国有56 000多家基金会,其中独立的私人基金会约占85%[4],比例远远高于我国。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中国48%的基金会资产规模在1 000万元人民币以下,38.5%的资产规模在1 000元到1亿元之间,资产规模超过了1亿元的基金会只有13.5%,每年向社会提供的资助在40亿元左右。而在美国,基金会在2000年资产总额达4 860亿美元,每年向社会提供的资助达290亿美元。

我国慈善组织募集到的慈善款物不到GDP的1%,而且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依赖海外捐献。一旦救助机构资金不足,社会救助体系将难以正常运转。

(二)慈善事业行政色彩太浓

慈善组织作为第三部门,应该是市场和政府职能的补充,而目前我国的慈善组织基本上是政府部门的延伸。我国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慈善组织就如同一个新生儿,其本身就源自民政部门或是在民政部门支持下建立的,有的地方慈善组织甚至只是民政部门内部的一个“科室”,缺乏独立发展的空间。我国慈善组织注册登记采用的是双重管理体制,整个注册模式明显体现着政府选择的作用,削弱了民众参与的积极性。

(三)慈善事业相关的立法滞后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