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政治学 > 邓小平理论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探析论文

编辑:sx_haody

2013-12-13

摘要:精品学习网为您编辑了邓小平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探析论文,敬请关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理所当然要充分发扬政治民主。但是,建国以后的一段时间,由于个人崇拜盛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对我国法律、人权、民主制度的践踏,导致我国的政治制度改革相对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比较滞后,政治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却又困难重重,邓小平在这一关键时刻大胆创新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开创了我国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一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充分发展我国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邓小平同志在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深切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忘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我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首要目标。同时他将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联系起来,体现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979年6月15日,邓小平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提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在坚持对极少数反社会主义分子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同时,需要在人民内部广泛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民主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更不是片面的。民主不是无限度的自由化,而是在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发扬起来的民主。如何既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又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不受侵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邓小平同志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当时的客观实际,创造性地提出:要坚持民主和法制两手抓。1979年6月28日,邓小平同志提出:“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这一论述创造性的回答了我国民主的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民主不是单纯的放任,我国的民主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民主制度还不健全。这就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约束才能形成真正有序的社会体系。“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的。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相反,这只能使我们的国家再一次陷入无政府状态,使国家更难民主化,使国民经济更难发展,使人民生活更难改善。”邓小平同志把我国的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联系起来,创新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式方法。

1986年9月邓小平同志正式提出了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这个改革对于建国以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权力过分集中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次划时代的创新和发展。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目的明确指导下邓小平同志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又进行了创新性的阐述:“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第二个内容是权力要下放,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同时地方各级也都有一个权力下放问题。第三个内容是精简机构,这和权力下放有关。”围绕这个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邓小平同志又确立了三条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即:“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这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内容、改革的目标既符合我国的发展国情又具有时代特征,创新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道路,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实现创造了强大动力。

总结:邓小平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探析论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的经济创新思想探析论文

论邓小平外交思想范文

标签:邓小平理论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