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文学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浅谈钱钟书先生的互文空间论文

编辑:sx_yangk

2015-09-29

互文性,也译为“文本间性”,为法国批评家克里斯蒂娃所提出,指文本与文本之间的某种关系特征,“联系”与“转换”是其基本要素。 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浅谈钱钟书先生的互文空间

“联系与转换都征兆着文本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文本都同他文本相互指涉,每一个文本都是对他文本的重新改造。”“互文性”这个概念是舶来品,但也并不意味着我国古代文论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思想资源。文本之间的交互关系一直是古代文论家所关心的问题,例如古代文论中十分重视诗歌创作之间的师承关系,尤其注重考察文体、字法、句法的因袭,喜好分析诗人对前人言说的借鉴因袭、改造重铸,以及“对历史话语(特别是典故、成语等)的点化熔铸。”显然这些内容都涉及了诗歌文本之间的互文性问题,笔者还发现,在传统诗话中,对诗歌的互文现象、互文关系的关注随处可见,传统诗话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譬如《随园诗话》中:“谢康乐诗:‘干岩盛阻积,万壑势萦回。’李白诗:‘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两句不但袭其意,兼袭其词。以太白之才,岂肯蹈袭前人?因其生平最喜谢诗,故不觉习而不察。杜少陵平生最爱庾子山,故诗亦往往袭其调,如‘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之类,不一而足。”这一则将文本之间的因袭分为三种情况,即袭其词、袭其意、袭其调。袁枚认为李白蹈袭谢诗是因为过于喜欢,所以习而不察,而杜甫却喜欢袭调。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有时是有意的,有时却是无意的,故而文本之间存在“暗合”的现象:“诗有无意相同者:蔡太夫人咏《蝶》云:‘试向青陵台上望,可曾飞上别家枝?’王次岳咏《蝶》云:‘果是青陵旧魂魄,不应到处宿花房。’”

不过与传统文论中的零星互文性资源相比,《谈艺录》中的互文性思想则更为突出,且将“互文”思想完美融入批评方法之中。在钱钟书那里,“转换”比“联系”更重要。巴赫金认为:“语言中的每个词,一半要算是别人的词”,“它生活在他人的嘴上,他人的语境里,服务于他人的意向”,就文本的生成而言,总是会打上“他人”的印记,如若想成功的实现文本的“转换”,则是相当艰难的。“语言可不是一个中立地带,不能自由而轻易地转入到说话人的意向中去;语言总是充满着他人的意向。掌握语言,使其服从于自己的意向和语调,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浅谈钱钟书先生的互文空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构论文

浅谈曹操孙子注的成就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