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记者如何报道案件论文

编辑:sx_yangk

2015-01-05

在“海口(2000年)2.24案件”中,经济消息报刘洪以、中国妇女报邓小波两位记者,以及中国妇女报等新闻媒介,在这一案件中做得完全对。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记者如何报道案件

刘艳华行凶经过及她行凶的原因固然可以报道,唐细娥(被刘砍伤者)作为此案件中的重要的当事人,也同样可以充分报道。唐的犯罪事实,虽然现在还没有拿到确凿证据,但毕竟是行凶者供出的,是案情的一部分,只要记者不以下结论的口气,完全可以报道。至于记者冒着风险,冲破阻力,跟踪追击,深挖材料,这不但是合法的,也是整个社会所期望的。

关于新闻媒介介入会不会发生错误而造成被动的问题,这需要把报道事实和发表意见分开来谈。新闻一是传递事实,二是传递意见,在报道违法、犯罪新闻中,新闻媒介报道事实的自由度一直较大,当然不能由于故意偏袒或感情用事,而只报道有利于或不利于某一方的新闻。对于传递意见,新闻媒介在司法机关立案之前和之后,都需要非常慎重,特别是在立案后,干脆可以说不要传递什么意见,以免干扰司法公正。即使在立案之前,也避免用法律断语去概括自己采访得到的事实,而是公正地,并尽可能平衡地报道有关当事人的说法和做法,要避免由记者下定性结论,做标题要用简练断语概括,也得加“涉嫌”二字,如“涉嫌杀人”、“涉嫌贪污”等等。

新闻工作者是社会正义的呼喊者、捍卫者,路见不平,拔“笔”相助。他们的行为不只是合乎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也是合乎有关新闻的法律规定的。但这在现代的犯罪报道中(这里不包括已由法院判决、纪检机关处理的结案报道),常常需要提请那些胸怀正义,拍案而起的记者们注意冷静。你明明是肺都气炸了,还要作“推定无罪”,称有关当事人为“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否则就可能会干扰司法公正,甚至是“藐视法庭”。从为记者和媒体着想的角度来说,你那样激昂慷慨地指人犯罪,万一与事实不符,法庭判了无罪,媒体岂不是犯了十分严重的诽谤,使自己陷入新闻官司。法院的司法程序那么严格都有可能判错案,作为新闻记者你怎能那样笃信自己的报道绝无失误。所以,记者在敢于与腐败、犯罪作斗争,敢于披露社会阴暗面的同时,还要遵守前人在长期犯罪报道中所积累的经验。

尽可能客观报道、平衡报道,尽可能少发或不发结论性意见。这样,才会实质上保证自己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立于不败之地。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记者如何报道案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关于乡村养老观念转型探讨  

论新闻报道的平衡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