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问题论文

王梵志的人口思想浅析

编辑:

2014-05-09

一是婚嫁观,他写道:“有儿欲娶妇,须择大家儿。纵使无姿首,终成有礼仪。”“有女欲嫁娶,不用绝高门。但得身超后,钱财总莫论。”他主张男子娶妻须注重对方有无教养,不必过分强调外貌;女子嫁人须注重对方的品德、门风,不应追求财力丰盈。这是其独到之处。二是夫妻间,其诗中表现夫妻之间感情易变、夫死则妻嫁子随的情况很多,如“撩乱失精神,无由见家里。妻是他人妻,儿被后翁使”、“一朝身磨灭,万事不由人。妻嫁后人妇,子变他家儿”,在这些诗中,王梵志以看透人情的冷漠和忤目世态的尖刻对夫妻感情异变、夫死则妻嫁子随的情况作了无情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

(五)其他

此外,人口性别观念上,王梵志反对夫权思想,主张男女平等。他极力抨击打骂妻子的恶劣行为:“骂妻早是恶,打妇更无知。索强欺得客,可是丈夫儿。”在饮食方面,王梵志从佛教的信仰出发,主张人人吃素,反对杀生。有诗云:“杀生罪最重,吃肉亦非轻。欲得身长命,无过点续明。”

三、对王梵志人口思想的思考

(一)精华之处

1.中国计划生育第一人

王梵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倡计划生育的人,一方面他提倡“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即“只生一个好”的思想;另一方面他指出“富儿少男女,穷汉生一群”,这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思想。在提倡“多子多福”的封建唐朝,王梵志能够意识到人口问题,并敢于提出“少生少养”的观点,这是难能可贵的,不愧为我国计划生育的先驱。

2.注重提高人口质量

王梵志十分看重人口质量。他不仅注重提高人口智力素质,同时强调要提高人口道德素质。他还主张通过文化教育和家庭教育来提高人口质量。这一观点颇为新颖,因为高的人口质量是促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子。值得一提的是,王梵志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子女长大后能赡养丧失劳动力的父母,这是对家庭伦理道德的宣传,利于孝文化的传承,对现时的人们仍有巨大影响。  3.预示人地矛盾

王梵志的人口思想具有极强的预见性,表现为:一是预示到未来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的情景;二是针对人地关系紧张的情景,他主张实行死后火化。这样利于缓解人地矛盾,利于环境保护。至于对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的预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合理的,因为在封建唐朝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下,人口再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这种无计划的人口再生产导致人口爆炸、资源枯竭不是没有可能。

4.提倡男女平等和树立正确的婚嫁观

在儒家思想盛行的初唐时代,男尊女卑思想占统治地位,妻子是丈夫的附属品,丈夫欺凌妻子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王梵志提出男不得欺凌女,即男女平等的人口观念,表现出王梵志的见解带有反传统性。此外,受西方价值观影响,人们婚嫁观被扭曲,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还提出了正确的婚嫁观,为现实扭曲的婚嫁观敲响了警钟。

(二)有待商榷之处

1.那时真的需要少生少养吗

笔者认为王梵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贫民因生养过多而加重贫困的程度,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但贫困单单是由于多生造成的吗?他将贫困归罪于生养过多,而无视社会制度的作用,没有指出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这是不全面的。不知王梵志是否掌握到当时的土地数量、承载力以及自然资源等相关资料,所以很难判断王梵志“少生少养”说的合理性。其实,唐初是休养生息期,是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期,理论上来说,是需要大量增殖人口的,所以“少生少养”说有待商榷。

2.少生或不生就一定是好事吗

笔者认为应该历史、客观、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任何一项政策都需要根据变化的形势进行适时、灵活、稳健的调整。从人口发展规律来看,既要避免过高增长,也要避免负增长。当人口增长过快、阻碍社会经济发展时,要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如“一孩政策”等,通过少生或不生来调节人口增长的矛盾;当人口呈零增长或负增长时,会导致少儿人口、青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持续下降,老龄人口增长,致使总人口规模的持续下降,这就需要采取大力增殖人口政策,如鼓励生育等,以促使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可见,少生或不生具有历史局限性,绝不能一概而论。

3.开放的婚姻风俗要受到批判吗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