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问题论文

探究中国人口问题的表现

编辑:

2014-04-28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近30年来,我国的生育率快速下降。但同时也要接受另一事实:我国不仅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已经成为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就已达7%以上,根据国际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据2008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去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3%,占亚洲的38%。预测到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将达到11.92%,比2000年提高近4.96个百分点,届时每8个人中就有1个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5%,每4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社会总体负担加重。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口安度晚年是一个大问题。

4.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人口出生性别比是指该人口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出生的男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用每100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它的正常值通常在102~107之间波动。而我国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出生性别比为108.5,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111.3,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透露,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 000万~4 000万,这意味着平均5个男性中将有1个找不到配偶,数千万的男子无妻可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光棍”,而且这一现象从2007年开始将逐渐显现出来。男女性别比在城乡均出现异常,农村失调程度更为严重,形势不容乐观。婚姻失衡可能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5.人口机械迁移、流动挑战城乡和谐发展

在国际上,人口迁移和流动并无实质区别,我国对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定义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由于我国独特户籍制度的存在,人口的移动行为是否改变其户籍就成为区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主要标志。除此之外,相关权威学者认为,流动人口和迁移人口的核心区别在于:流动人口只是暂时离开其常住地,而进入暂住地或客居地的人口,最终要返回其常住地;迁移人口则是改变了定居地的人口,通常并不再返回原来的常住地。国家统计局进行统计时,把在一个地方居住达半年以上的人口,无论其户口在何地,都算作这个地方的常驻人口。在很多地方,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的时间甚至长达几年。例如,在北京的400万流动人口中,居住北京5年以上的人口高达40%以上。中国的城市化率指标,都是按照城市常住人口数量统计的,而城市常住人口中,包含了大量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因此,中国的人口流动其实就是人口迁移的一种形式,是户口没有变更的迁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人口迁移现象愈发频繁。2005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 628万人,城镇人口为56 157万人,我国城市化水平(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42.99%,比2004年末提高1.23个百分点。而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已经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大军规模十分引人注目,2004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为11 823万人,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23.8%。而全国的流动人口总量在2005年已高达1.47亿人。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城乡隔绝的二元格局正在被逐渐打破,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此同时,伴随着城市化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日益严重、突出的社会问题。主要是迁入地就业形势严峻、交通拥挤、生态环境恶化、社会治安欠佳,它们对城市化的发展构成了严重挑战;迁出地的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等。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