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农村研究论文2500字:黑斑病

编辑:sx_yangk

2016-01-21

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知识不是能力,但却是获得能力的前提与基础。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个体的社会实践。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农村研究论文2500字

大白菜黑斑病是由链格孢属真菌所致的一种常发性病害,病原菌包括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 (Berk.) Sacc.),甘蓝链格孢(A. brassicicola)和萝卜链格孢(A. japonica)3个种,其中秋冬白菜黑斑病一般由芸薹链格孢引起,而春夏白菜黑斑病则主要由甘蓝链格孢引起,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害,最早于1836年在甘蓝上发现,1934年开始有为害大白菜的记录[1]。大白菜黑斑病主要通过种子传代形成异地扩散和蔓延,危害叶片和整株植物,全生育过程发病,严重影响白菜产量和质量,成为大白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在美国、芬兰、加拿大、中国台湾发生较重[2,3]。我国最早在1919年于广东省的甘蓝上发现,1937年江苏报道其为害大白菜。20世纪70年代末,黑斑病在我国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上逐渐严重起来[4]。

大白菜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及种荚。在真叶上,最初形成圆形退绿斑,病斑扩大后转为暗黑色。全株叶片由外向内干枯,有明显较稀的同心轮纹,边缘有黄色晕环。潮湿时病斑有一层黑霉。近年来,随着春大白菜、早秋大白菜的发展,黑斑病病害问题日益突出,抗病育种是解决大白菜黑斑病经济而又有效的途径,而抗性鉴定则是抗病育种的基础[5]。

国内外对白菜黑斑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黑斑病的发生和危害、寄主植物的抗性、流行病学因素、病原物生物学特性和病原物毒素研究及综合防治等方面[6]。对于白菜黑斑病,北京市植保所李明远[7]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1989年樊慕贞等[8]对河北省白菜黑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研究。而对白菜黑斑病鉴定方法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见,急需一种快速、简便而又精确的抗性鉴定方法,对我国大白菜种质资源进行筛选,以期建立简单、快速的品种选育流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