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党建行政论文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减弱的原因分析

编辑:

2013-12-16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减弱的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只要我们造成某个运动在自然界中发生的条件,我们就能引起这个运动。”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性,世界上没有无因之果。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弱化有方面的原因。
(一)国内外环境中不良因素对大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
人的思想是社会存在的主观反应,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随着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国际地位、综合国力的提高,西方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无论从范围上还是从手段上都在变本加厉。他们凭借强大的国力、军力和发达的科技力量,通过合法的与非法的、公开的与秘密的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渠道宣扬资本主义的政治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西方的腐朽思想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突出,不少学生头脑中的各种思想认识经常出现矛盾冲突和激烈碰撞。这种状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产生了巨大冲击。
(二)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有失偏颇。
素质作为一个综合概念,不仅包括文化素质,也包括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和其他素质,目前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以学历、学位为标准,有了文凭、学位,各方面待遇就会随之而来;否则,就会被淘汰。学校也受到社会上存在的重文凭与学历,以学历和文凭来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影响,忽视思想、意志、情感、信念等非智力因素对人才成才的作用。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只看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忽视外显的道德实践,这些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大弱化。
(三)文化多元化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大大扩展了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西方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也随着快餐店、零售业、时装、电影、电视节目、书籍和电脑软件等的引进而涌入我们的生活。产生于不同历史与地域背景下的各种文化和社会思潮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在人们拓展眼界、丰富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必然会冲击我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文化,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确立,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影响,从而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有偏差。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强调和突显社会需要、社会价值,而忽视和压制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个人价值。在许多人眼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单纯从党、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出发,不是为了满足受教育者个人发展的需要和个体价值的实现,因而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性,造成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冷漠、反感甚至厌恶情绪,并逐渐形成了逆反、抗拒、对立的心理定势。
(五)“两课”教学主渠道不畅。
高校的“两课”,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基本理论、社会基本道德准则等教育的主阵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高校“两课”教学在改革和探索中不断前进在培养大学生的理论思维、价值导向、引导大学生认识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发展的大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两课”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学科建设基础比较薄弱,课程内容存在的重复现象,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师资队伍建设还显得比较薄弱。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