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人文社科 > 语言 > 语言学

不同音节条件下塞音感知论文

编辑:sx_yangk

2015-02-28

塞音是语言中最常见的音类之一,但不同语言的塞音系统是不同的。如汉语、英语是塞音二分的语言,而泰语、韩语是塞音三分的语言。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不同音节条件下塞音感知

塞音系统的不同会给第二语言习得者带来习得困难。比如,母语中有浊塞音的习得者在学习汉语塞音时会出现清音浊化的问题,而中国人在习得这类有浊塞音的语言时又可能将浊音清化。(温宝莹等,2009;王茂林,2009;张锦玉,2012)因此,目前不少学者都围绕着作为目的语或母语的汉语在塞音上的特征进行研究。可是,较之塞音声学研究,塞音的知觉研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着比较大的差距。我们知道,语音的习得首先从感知开始,Flege(1999)的研究也发现,发音与感知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如果不能正确地感知目的语的语音,那么就谈不上正确地产出。因此,对于汉语塞音的研究就不能仅停留在声学层面,而是应该深入到感知的层面,从语音接收的角度做大量的心理分析,这样才能为第二语言习得提供更多的数据和理论支撑。

范畴性知觉(Categorical perception,CP)是指连续的语音刺激被感知为离散的、数量有限的语音范畴,人们对同一范畴内的语音难以区分,而对范畴间的语音则很容易识别。(Liberman等,1957)塞音的知觉也属于范畴性知觉,这在不同的语言中都得到了印证。

Lisker &Abramson(1970)发现英语等区分清/浊的语言的塞音在VOT知觉上是范畴化的,西班牙语、法语的塞音知觉也同样是范畴化的,但它们的范畴边界却存在差异。此外,不少研究还发现,不仅成人具有语音范畴化能力,且一岁左右的婴儿也已建立起语音的范畴化知觉,他们可以区分母语中不同范畴的塞音,但是对非母语中塞音的区分能力则不强。 (Lasky等,1975;Aslin等,1981)来自二语习得方面的证据也表明,成人对第二语言塞音的感知范畴能力也是可塑的。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不同音节条件下塞音感知

相关推荐:

探析洗发水名称的词汇与文化特点

 

浅论花间词的人性凸显 

标签:语言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