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人文社科 > 文学

小议古史辨运动兴起的思想论文

编辑:sx_yangk

2015-02-13

古史古书之伪,自唐以后书籍流通,学者闻见广博,早已致疑,如唐之刘知己、柳宗元,宋之司马光、欧阳修、郑樵、朱熹,叶适,明之宋濂、梅鷟、胡应麟,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小议古史辨运动兴起的思想

清之顾炎武、胡渭、毛奇龄、姚际恒、阎若璩、万斯大、万斯同、袁枚、崔述等人都是。……长素先生受了西洋历史家考定的上古史的影响,知道中国古史的不可信,就揭出了战国诸子和新代经师的作伪的原因,使人读了不但不信任古史,而且要看出伪史的背景,就从伪史上去研究,实在比较以前的辨伪者深进了一层。适之先生带了西洋的史学方法回来,把传说中的古代制度和小说中的故事举了几个演变的例,使人读了不但要去辩伪,要去研究伪史的背景,而且要去寻出它的渐渐演变的线索,就从演变的线索上去研究,这比了长素先生的方法又深进了一层了。我生当其顷,历历受到这三层教训,加上无意中得到的故事的暗示,再来看古史时便触处见出它的经历的痕迹。(78页,1982)

但至80年代初《我是怎样编写〈古史辨〉的》一文时,他却说:

我的《古史辨》的指导思想,从远的来说就是起源于郑、姚、崔三人的思想,从近的来说则是受了胡适、钱玄同二人的启发和帮助。(12页,1982)

这里,再也不谈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对自己的影响了。

除了顾颉刚的自述以外,学者们对古史辨运动产生的思想来源多有分析。恒慕义《近百年来中国史学与古史辨》、屈万里《我国传统古史说之破坏和古代信史的重建》、施乃德《顾颉刚与中国新史学》大致都采纳了顾颉刚《自序》的自我解说。「2」杨向奎《论“古史辨派”》则认为古史辨派的方法论一是受胡适一派考证方法的影响,一是受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清末今文经学的影响。(25-27,32页,1981)王汎森认为顾颉刚在《古史辨》中最突出的论点“层累造成说”是受了崔述的《考信录》、胡适提倡的科学方法、民俗戏曲研究、康有为、章太炎这几层影响而发展成的,但促成古史辨运动兴起的关键性因素,“是以康有为作为代表的晚清今文家的历史观”。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小议古史辨运动兴起的思想

相关推荐:

浅析而今迈步从头越古代文学论文 

 

探析新世纪古典文学研究态势

标签:文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