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庄子的人生哲学

2011-01-24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已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

《逍遥游》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又是《内》七篇之首。客观上反映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地位。庄子是“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关键词和核心。庄子追求的人生理想是“万物与我为一”,与自然融为一体,恬淡无欲,寂寞无为,坦然营生,体悟大道,皈依自然。

庄子与世无争的处世哲学是庄子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贯穿了庄子思想的始终。庄子理想的人格除了“至人”、“神人”、“圣人”之外,有时还叫做

“真人”、“天人”、“全人”等。这种人了解人生痛苦即不得逍遥的根源,那就是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自然、社会中许多非人的智能所能改变的事情的限制。如《德充符》中所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孝、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这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命定”的思想。包括时机在内的时事的变化,这是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人力量无可奈何的。包括死生的变化,这是认罪无可奈何的自然规律。包括在“至人”看来,人的情志和欲望是人在生活中不能达到“逍遥”的内在境界的根源。当然也包括自然灾害给人造成的痛苦,这也是妨碍人获得自由的根源。庄子在《盗拓》中写道“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庚桑楚》中说“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害。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荣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无欲才能恬淡,无为才能寂寞,恬淡寂寞才能安时处顺,不遭祸殃。《刻意》说“夫恬淡寂寞而无为,此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质也。故曰:圣人休焉。休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这都突出了庄子“恬淡寡欲,寂寞无为,无为而治”的“逍遥游”哲学和他的人生理想中。

能够虚无恬淡,自然就不会为尘世功名利禄、富贵显达所动心。就不会为获得身外之物而去争夺。也就可以做到寂寞无为了。甚至连生死都能处之泰然,无忧无惧。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就可以成为与世无争,或者叫做避世、逃世了。具有这样思想和行为的人,就是隐士。他们可以隐于山林,与鸟兽为伍。也可以隐于市朝,处污泥之中而不染。

庄子人生哲学中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万物与我为一”。即“体悟大道,皈依自然。”“道”作为庄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它的内涵广泛而丰富。不仅指自然界和社会中存在的秩序、运动的规律,也指宇宙的总体和根源。其本质的特点就是它的自燃性。

庄子理想人格的另一个标志是其具有超凡的精神境界和脱俗的生活方式。其灵魂“飘悠恍惚,神妙莫测”,“其心如镜,来者不拒,去者不留,生也不喜,死也不悲。”他的人格达到“绝对自由”的高度是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庄子是一本读不完的内容丰富的书,而我对他也是知之甚微的。读懂庄子,不仅需要时间,更多的是需要心智。怀着一种淡泊的心境去深入庄子的心灵,我们才能了解庄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之处。未来之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