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试论晚唐五代的客将、客司与客省

2013-04-10

2.客司、客将的典客之责

客司、客将属于武职系统,但显然并不是藩镇设立的一般武将官职。如唐末马嗣勋世为军吏。因“有口辩,习武艺,初为州客将”;后归朱全忠,任副典客,“颇称任使”。宋令询“闵帝在藩时,补为客将。知书乐善,动皆由礼。”张筠曾被时溥擢为偏将,“累有军功,后被朱全忠俘获,“梁方图霸业,以筠言貌辩秀,命为四镇客将” [11]。以言貌辩秀,知书懂礼的特点被命为客将,显然是与客将职能有关的。唐后期五代,来到藩镇州府的人员非常复杂,有朝廷来使、过往官员、他方将吏、文人学子。所以客司客将的第一大职务便是应接、引见、招待各方面的来人来使。

崔致远《桂苑笔耕集》卷一九有《与客将书》一首。这件书启说明崔致远曾以一介书生远投藩镇(即书中的相公、淮南节度使高骈),在“无媒进取”的情况下求助客将。书中极力渲染自己“却缘虽曾食禄,未免忧贫;赵囊则到处长空,范甑则何时暂热”的穷愁落魄之境,感谢“将军”(客将)“许垂拯拔,每赐吹嘘”,使自己“得遂献投”;为了使自己能获得重用,就连“今欲专修启事,再献相公”的事也要与客将商量。说明来人来使,甚至到藩镇来谋事的人想要见到使主,都必须通过客将介绍安排。客将的推荐是很起作用的,他的职务在某种意义上十分关键。

在接待的过程中,一应相关食宿宴设等事,自然也由客司和客将负责。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卷一记载了进士杜荀鹤见梁太祖和午间由掌客设食,拦住不放归和生病期间由“客司守之,供侍汤药”的情况。遇有宴会,客司理当安排人选。《玉泉子》记襄州节度使裴均设宴,因“客司漏名”,致使郑滑馆驿巡官裴弘泰耽误了赴宴[12]。《资治通鉴》卷二八三言闽国主王曦(延羲)暴戾,天福七年(942)八月丙寅,“宴群臣于九龙殿。从子继柔不能饮,强之。继柔私减其酒,曦怒,并客将斩之”。是客将于宴会中还当祝酒劝酒,招待客人。由此推测,宴会的主持或赞礼人也是客将。

崔集卷一四还有《客将哥舒珰兼充乐营使》墨敕牒一件,内称“久委宾司,既见与言之可使;俾兼乐职,必期饰喜之克谐。尔其有礼为先,无荒是诫;迎送于燕台郑驿,指挥于迴雪遏云(“挥”,《唐文拾遗》卷四○作“踪”)。勿使英贤,或发养痾之诮;须令艳丽,先缄笑躄之声。事须兼充乐营使”。事涉“乐营使”是个什麽官职。藩镇皆有乐营,乐者,声伎也。“迎送于燕台郑驿,指挥(踪)于迴雪遏云”是客将迎来送往的常务。由于安排宴饯的同时,少不了歌舞伎乐,于是“须令艳丽,先缄笑躄之声”。原来,乐营使就是管理这些“艳丽”或者称营妓的。以客将之职兼充乐营使,是配合他的工作需要。

另外更重要的是客将还要掌握接待中的具体仪节。《东坡志林》卷七记曰:

徐寅,唐末号能赋。谒朱全忠误犯其讳,全忠色变,寅狼狈走出。未及门,全忠呼知客将,责以不先告语,斩于界石。

误犯节度使讳是大失礼,客将预先提醒是必须的。当然接待朝廷或其他地方来使时,礼节更是有其特殊的讲究和含义。《北梦琐言》卷五记曰:

唐薛廷珪少师,右族名流,仕于衰世。梁太祖兵力日强,朝廷倾动,渐自尊大,天下惧之。孤卿(指薛廷珪)为四镇官告使,夷门客将刘翰(捍?)先来类会,恐申中外,孤卿佯言不会,谓谒者曰:“某无德,安敢辄受令公拜。”竟不为屈。

何为“恐申中外”意不明。但此事可参见《新唐书》卷二○三《薛逢附薛廷珪传》:

子廷珪,进士及第。大顺初,以司勋员外郎知制诰,迁中书舍人。从昭宗次华州,引拜左散骑常侍,称疾免,客成都。光化中,复为舍人,累尚书左丞。朱全忠兼四镇,廷珪以官告使至汴,客将先见,讽其拜,廷珪佯不晓,曰:“吾何德,敢受令公拜乎?”及见,卒不肯加礼。

原来“恐申中外”就是恐怕来使要行藩镇拜朝廷之礼,这是正常情况下应有的仪节,但客将却要求官告使先拜朱全忠,薛廷珪只好佯装不懂,反说自己不敢受朱全忠拜,就这样避免了朝廷使臣反拜藩镇的尴尬局面。

《册府元龟》卷六六一《奉使部·守节》:

李光序为散骑常侍,庄宗初平中原,与右拾遗曹琛往湖南马殷册命。先是,为梁中使往如邻国礼,或呼殷为殿下,宾幕皆有丞郎给舍之目。光序等至,客司先会谒殷之礼,须遵梁朝旧事。琛谓之曰:“岂有湖南令公称藩事唐室,复欲天使称臣哉!如不受唐册命改图,即任所为。”既见殷,但呼公而已,其余学士舍人但呼为判官书记。

这里记载了马殷由对梁行邻国礼到对唐行属国礼的过程。“客司先会谒殷之礼,须尊梁朝旧事”,说明是通过客司来贯彻礼仪宗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