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西安航天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卫星应用重点基地

2011-01-24

新华网西安1月24日电 (记者陈钢)雄厚的科技资源与滞后的产业发展并存,是科教大省陕西长期面临的尴尬。“十一五”期间,西安成立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简称“西安航天基地”),凭借选准产业、大集团引领、专业化承载,走出了军工企业“军民产业融合”的新路,为西部地区推动“高科技落地”带来了启示。

选准产业是基础

陕西是一个军工大省,但长期以来,军工与民用的科技资源处于分散、分隔、分离状态,科技优势难以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主任赵红专说:“如何统筹军工资源,实现军民融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陕西进行了多年探索。4年前成立的西安航天基地也承担着这一责任。”

西安航天基地2006年成立之初考察发现,从全球来看,航天产业极具发展潜力。在西安,卫星研发、生产、制造、测控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科研机构,卫星应用企业和机构大部分还是“国家队”。为此,西安航天基地定位于航天产业立区、战略产业兴区、数字航天繁区,与陕西已有的多家开发区实现了错位竞争。

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副主任李岩说:“卫星研制和发射服务涉及多个产业,加上卫星发射后的地面维护和运营服务,是个庞大的产业链条。据测算,航天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比约为1:10。”

西安航天基地成立4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五院、六院、九院,中国卫通集团,国家授时中心等大批卫星应用和航天民品产业化项目落户,以卫星导航、通讯、遥感为主的卫星应用产业集群在这里初具规模。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说:“西安航天基地已奠定了在全国航天民用产业中的显著地位,说明西部地区加强科技资源统筹,必须选准产业。”

大集团引领是关键

作为西安一个十分“年轻”的开发区,西安航天基地发展成效显著: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9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39.4亿元,招商引资项目93个,总投资515亿元,在建项目45个,竣工项目21个。2010年6月26日,国务院批复西安航天基地为国家级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

赵红专说,西安航天基地的前身,是西安市长安区设立的韦曲航天产业园。从一个区属的产业园到陕西省创新“军民融合”的重要平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创新政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实现了大集团引领。

西安航天基地成立之初,就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确定了战略合作关系,由西安市主管,省、市和航天科技集团共建。管委会的领导班子就有省、市、区派来的,也有来自航天科技集团的。

经过与航天科技集团的紧密合作,4年来,西安航天基地除了原有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民品产业高速发展之外,还吸引了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四院、五院、九院的研究机构落户,形成了航天产业的集聚效应。与此同时,西安航天基地也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全国的重要发展基地之一。

专业化承载是保障

推动军工企业发展民用产业,需要地方政府专业化平台的承载和服务。

作为我国航天液体动力研究的“国家队”,地处西安航天基地的航天六院在军品生产中累计取得了1000多项科研成果,许多都可以发展民用产业。航天六院常务副院长王新敏说:“近3年来,航天六院民用产业收入以每年近30%的速度增长,2010年可达到40亿元左右,占到65亿元总收入的60%。这样的发展速度与航天基地的专业化服务密不可分。”

王新敏说,陕西有很多国家重点军工企业,拥有尖端的技术,但在转化民用产业过程中,既缺乏发展空间,又难以得到专业化的服务。“航天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空间,还在规划、税务、工商等管理上实现了高效率,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西安航天基地总体规划面积86.65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出10平方公里专门承载卫星应用产业。经过近半年来的努力,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北斗导航服务平台及天绘系统项目等,将陆续进入西安航天基地设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陕西58家卫星应用企业也以联盟形式陆续进入航天基地。

因为在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化平台中取得了实效,西安航天基地已被列为全国唯一的以“军民融合”为方向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加快建设卫星应用重点基地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说,目前西安航天基地面临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和投资驱动依赖性强、内生增长能力较弱等问题,但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着力培育和发展卫星应用、新能源、新材料战略新兴产业,西安航天基地“十二五”发展面临重要战略机遇。

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主任赵红专说,“十二五”期间,西安航天基地将继续坚持“航天产业立区、战略产业兴区、数字航天繁区”的发展理念,加快统筹科技资源与军民融合步伐,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航天产业新城、国家卫星应用重点基地。

根据规划,到2015年,西安航天基地将培育形成400亿元的航天产业,220亿元的新能源、新光源产业,80亿元的服务外包与创意产业等,基本形成以航天民用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军民融合”产业相互衔接、关联企业紧密对接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