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人文社科 > 教育 > 师范教育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编辑:sx_songjm

2016-04-13

数学课程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以下为大家介绍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详细内容点击查看全文。

在教学中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同时,最大化地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用生活案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生活案例作为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更好地开展数学探究。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导入新课,能够在第一时间引发学生的注意力,调控好课堂的气氛,激发探究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不能只是为了创设生活情境而选用一些脱离实际、或与学生现实生活没有任何关系的案例,那样就失去了创设生活情境的价值,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任何意义。

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用学生之间平时零花钱的借与还来导入新课:(1)小明有5元钱,爸爸又给了2元,他有多少钱?(2)小明有5元钱,买东西花去了3元,他还有多少钱?(3)小明有5元钱,可他喜欢的一件玩具要8元,他借了同学3元,他现在有多少钱?(4)小明已经欠了别人3元,可是买文具还需要借别人2元,现在该如何表示他的钱数?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很熟悉,他们通过已学的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就可以列出式子,并由现实生活的结果得出式子的结果,让学生由式子总结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这样教学,学生学得开心,如果教师用向左走、向右走来导入新课,虽然也有这样的意思,但总感觉有些牵强,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生活现象丰富课堂,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生活现象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教学时,引入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够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同时运用生活现象来进行教学,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遇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时会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培养其科学探究的态度和学以致用的品质,为学生的良好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打下基础。

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时,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一条河(看作直线l)的同一侧有两个村庄(记为点A、点B),要在河边修建一个电灌站(点C),如果从节约材料方面考虑,则电灌站需要建在什么位置?如果要求电灌站到两个村庄的距离相同,则需要建在什么位置?这样的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现实问题,解决好这样的现实问题说明学生实现了学以致用,真正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了一起。学生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要想节约材料就需使A、B到C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即可以先作点A(或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然后与另一点连接得出与直线l的交点,从而找出点C;而要到两个村庄的距离相等,则可以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l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这样综合给出与生活相关的两个问题,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清知识的不同运用,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用生活素材引领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教学时以生活素材引领教学,可以使数学与生活联系更密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习内容,自主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体会到数学应用的重要性。这些生活素材也可以由学生提供,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编写出实际问题,并在全班内分享、分析和解决,确保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强,学习积极性更高。

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旋转》时,教师给出了生活中旋转的实例,如风车、时钟等;还有图案设计方面的,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奔驰汽车的标志等,这些都体现出了旋转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的轴对称原理自行设计制作,画出自己感觉最美的图画。此外,学生在设计操作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提出不同的方案,如旋转角度、旋转中心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教师要善于利用好生活素材,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含义,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敬请关注师范教育栏目,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更多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相关文章,欢迎朋友们点击查看!!

相关推荐:

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展写作教学 

板块教学在现代散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标签:师范教育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