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农学论文 > 渔业论文

关于高校渔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策略

编辑:sx_zhangjh

2014-06-05

关于高校渔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策略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趋势,而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具有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发明新事物和开创新领域能力或潜质的人才[1]。渔业作为我国农村经济中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重要产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渔业经济总量提升了108倍,渔业产值在大农业中的份额提高了50倍,水产品总产量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2]。在党和国家确定“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引下,我国水产界提出了“科教兴渔”战略,2012年又积极开展“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然而,随着渔业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对于创新型渔业发展和管理的专业人才需求日益迫切。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中坚力量,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方面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3]。

1 我国高校渔业人才培养现状

1.1 培养力度亟需加大

随着我国水产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水产业由过去的手工操作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水产科技和管理相关创新性人才需求比重逐步提高。高校渔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策略,但是目前我国在渔业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结构性问题,严重制约着水产高级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在新形势下,迫切要求调整水产学科结构、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以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2 水产学科专业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水产学院模式”和“综合大学模式”是我国水产学科专业定位可以借鉴的国外的两种模式,他们分别侧重水产生产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其他学科理论及其在水产中的应用。一些水产高校和综合性大学在水产学科的定位上很不明晰,所从事的更多的工作是对国外教学模式的模仿与照搬,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味地去模仿,而不思进取和改进,是要被时代所淘汰的[4]。这就导致我国水产学科的不健康发展,创新型培养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使得人才培养没有打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真正需要的基础,与社会对创新型水产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1.3 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总体来看,受到各高校的水产学科发展的限制等原因,目前水产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专业课程设置还比较单一,开设的课程范围比较狭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不能够完全适应渔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不及时,课程设置仍然偏重于理论层面,水产科研、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方面相对不足,形成了理论性课程偏多,实务性课程较少的畸形发展局面[5]。各学校的特色性课程或精品课程建设较少,人才培养很难突出个性化特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难以立足,在教育国际化大背景下学科不能取得长足发展。

1.4 专业教材建设仍需加强,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需调整和完善

首先,水产专业教材精品不多,有的教材质量不够高,不能很好地体现专业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很多教材内容仍然停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层面;一些新版的教材完全是粗糙的“水产知识大拼凑”。多数高校专业教材的编制和版次更新频率低,没有独具特色的优秀教材。其次,教学方法上依旧是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教学形式单一枯燥,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与学的融合与互动比较少,在课堂上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以至于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是蜻蜓点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启发学生的灵感、激发学生的潜能、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说是一个桎梏。最后是考核方式单一,教与考相衔接,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远远达不到教学目的,迫切需要对考核方式加以发掘。

1.5 水产师资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重要主体因素,需要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师本身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从总体看,我国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教学任务普遍很重,尽管高校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但新进的教师大多缺乏教育经验,教师的知识更新和科学研究水平明显赶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我国水产学科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最为关键的问题。

2 推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思考

渔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崛起,在带来高产量高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我国是个渔业大国,但要建设成渔业强国,必须要求高校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速度,采取有力的措施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1 转变观念,创新教育模式

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能够全面发展的人才[6]。传统教育观念强调受教育者对已有知识的继承,忽略对新知识领域的开拓;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灌输,不注意学生独立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因此,首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创新教育理念,对一些落后于时代发展的传统教育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创造力,使受教育者能通过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和社会贡献等方面的实现来满足个人品位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其次,要推动切实可行的教育体制创新,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根本保证。这需要建立和完善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教育资源,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软件环境;需要坚持开放办学模式,将学校、合作单位的实验室充分利用起来,建立开放式实验室,着力培养学生独立动手能力[7]。同时,引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所需的各类仪器设备,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优质的硬件平台。高校唯有切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化发展融入到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去,才能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促进渔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贡献。

2.2 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创新人才的培养

思想政治素质在综合素质中起核心、统帅、灵魂的作用,是“科教兴国”这一战略决策的根本[8]。渔业作为大农业中一个条件较为艰苦的行业,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没有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是无法作出一番成绩的。因此,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八荣八耻”规范大学生的言行。在思想教育中,要充分利用社会的大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扩大“三下乡”的范围、参观现代企业、考察城市变迁等,不断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9]。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最终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0]。

标签:渔业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