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农学论文 > 其它农学论文

正确对待中国的农业历史遗产

编辑:sx_chengl

2016-07-07

这里是一篇中国的农业历史遗产,我国是世界上农业发生最早的国家之一,又属于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最大的栽培作物起源中心之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对我国农业历史遗产的估价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有几千年乃至上万年的农业历史,哺育出包括五十几个民族、近十亿勤劳、勇敢、智慧和富有革命传统的人民。世世代代生息在这块广阔土地上的劳动人民,正是我国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以至现代农业的承担者,因此,中国农业史和中国农业科技史,本质上都是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我们的祖先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了生话,为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披荆斩棘,开辟农业发展的道路。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有过数不清的光辉创造。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发生最早的国家之一,又属于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最大的栽培作物起源中心之列。早在原始农业阶段,我国的先民就为我们驯化了多种野生动物和许多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的农作物。例如,我国南方的水稻栽培和黄河流域禾黍类作物的栽培都是世界上最早的在原始时代就形成了相当发达的稻作文化和粟作文化。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世界上一签本文是农业部付部长刘瑞龙同志一九八O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史》第三次编写会议上的讲话‘发表时经本人作了补充修改。些国家大豆的名称正是从我国大豆古称“获”的语音转化而来的。我国又是栽桑养蚕和栽培茶叶的故乡,等等。

进入了阶级社会、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建立了封建地主经济制度以后,在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比之同时代的西欧和世界上其它地区的农业,在许多方面达到当时的先进水平,直到今天,还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我国很早就把多种自然能源用于农业生产,例如利用牛、马、驴、骡、驼耕作和运输,施用有机肥料,使用风车、水车等,我们的祖先利用自然能源的方面和方法是很不少的。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他们又创造和发明了多种农具,有的农具(如中国犁)在世界同时代是十分先进的,对世界农业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国很早就发展了水利灌溉事业,建造了一批高水平的古代水利灌溉工程。我们的祖先很重视选种技术,为我们培育了许多优良品种,我国是世界上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施用有机肥料大概在世界上是最早和最广泛的,绿肥的栽培也是很早的,我们的祖先采用了各种培肥地力的方法。我国耕地的利用率很高,很早就实行耕地连作,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多熟种植,这在世界农业上是很有特色的。我国传统的轮作倒茬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历法、农业气象和物候学知识。此外,他们很早就懂得某些生物防治的措施了,等等。

我国历史上又有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的宝贵经验。有人说我国古代农业很早就是单一经营,这种说法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我国农区猪、牛、羊等牲畜的饲养是很早和很普遍的,而且与种植业互相利用产品、互相促进,创造具有民族特点的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的方式。我国汉唐时代以养马业为基干的国营畜牧业的规模在世界史上是空前的。我国北部、西部一些少数民族曾经拥有相当发达的畜牧业,他们创造的动物远缘杂交利用方式(如北方地区的骡和西藏地区的蝙牛)也是我国农业史上光辉的一页。此外,我国在经济林木和经济昆虫的利用、水产养殖、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也不乏出色的成就与成功的经验,等等。

以上所列举的只是我国农业历史中许多发明创造中的一小部分。在这些创造中有许多具有科学意义的东西。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农学家曾经根据劳动人民的实践提出许多有极大科学价值的理论和论点。在这里我们也略举数项:“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种农本思想直到今天在某些方面仍然是有意界的。它相当深刻地指出了农业生产在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农业的对象是有生命的物质,这种生物有机体在人们的生产劳动的干预下,不断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化,以制造人类所需要的产品。因此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两个过程的结合。我们的祖先对此很早就有了朴素的认识。《吕氏春秋·审时》说:“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正是对农业生产中生物体与人和环境条件之间辩证关系的朴素概括。我们的祖先懂得农业生产对环境条件的依赖,懂得按自然规律办事的重要比他们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因时因地因物制宜,不违农时,兴利除弊,趋利避害,防火避荒,等等。但他们也懂得在农业生产中人对环境条件不是消极的、无能为力的,“人定胜天”,人们应该而且可能改造和支配这些环境条件。比如“土生万物”,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在人们不同的经营方式底下,“土可使肥,土可使棘”,如果耕作得法,用养结合常施粪肥,建立有利于人类的物质循环,就可以“化臭为奇,化恶为美”,使土地越种越肥美。这种“地力常新”的思想正是我国传统农学思想的精髓之一。与上述指导思想相联系,我国很早就产生了集约经营的农业思想。例如战国时的李懊就提出“尽地力之教”,中心是通过勤谨治田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齐民要术》说:“凡人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陈枣农书》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

《沈氏农书》说:“宁可少而精密,不可多而草率也。”所有这些,都是我国精耕细作夺高产的传统在农业思想上的结晶。以上这些科学原理。经过千百年来农业生产实践的检验,直到今天仍然被证明是有效的,直到今天还没有磨灭它的科学光辉。我国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有些知名的科学家,在相当早的时候就已注意研究我国的传统农业,并对它作了高度的评价。例如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一章里讲他看到了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里面清楚地记载着选择原理。这应是与中国农书有关的。近代农业化学的奠基者李比希等人,都赞扬中国人民长期保持土壤肥力的本领。美国育种家布劳格,把中国的两熟栽培和三熟栽培,看作世界上最惊人的变革之一。我看这种变革即使不是最惊人的,也是巨大的,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颂扬中国人民的发明,在他的论着中,列举了古代由中国传向西方的重要机械和技术发明,其中与农业有关的机具有龙骨车、水碾、水排、风扇车和簸扬机、独轮车,加帆手推车、磨车,驮重牲口用的两种高效马具〔胸带和套包子)等。它们的使用都比欧洲早一千年左右。李约瑟说这些发明从公元一世纪开始到十八世纪期间,先后传到欧洲和其它地区。这就是说,这些创造发明,具有国际的意义。

在肯定我国传统农业这些客观存在的伟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而不可避免地有许多落后的东西。我国传统农业是在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支配地位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由小农分散经营、规模狭小、生产条件很不稳定的一种农业,它难以在较大规模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更不可能在生产结构的总体上正确处理农林牧各业之间的关系。例如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盲目的围湖造田和毁林垦荒的事情,导致了对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的某种破坏。又如我国很早就形成以种植业为主的民族和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在地区上明显分隔开来的布局,这虽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面,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使得它们各向其片面发展,成为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的历史根源。我国传统农业又是以手工操作和部分使用畜力为主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低下,加之残酷的封建剥削,从封建社会后期起农业生产发展就长期陷于迟缓状态,其速度往往落后于人口的增长。我国传统农业科学技术又是建立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的,缺乏基于近代自然科学的精确的实验为依据,有些技术经验难免受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所局限,并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此外在传统的农学中也掺杂了一些占验、祭祀、禁忌等封建迷信及其它非科学的成分。由此可见,传统农业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大农业的需要了。总之,对我国农业的历史遗产应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和评价。在这个问题上采取民族虚无主义或者采取夜郎自大的态度,都是违反科学的、不正确的。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