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理学论文 > 物理学论文

物理学论文:新课程改革与物理课堂教学

编辑:sx_chengl

2016-06-30

这是一篇新课程改革与物理课堂教学的内容,将日常生活、信息多媒体、合理猜想与物理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既可以减轻教师教学的压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物理教学过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教学,将日常生活、信息多媒体、合理猜想与物理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既可以减轻教师教学的压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物理教学过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资源,开发整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新教学理念迅速渗透,信息化教学、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增多,好的实用教学资源已成为紧缺的资源。多数物理老师有意识地从生活中挖掘物理教学素材,诸如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遥控器、照相机、电饭煲等都成为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以上这些资源直接来源于生活,更好地体现了从日常生活走向课本的物理理念。作为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工作者,初中物理教师应当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通过直观式、生活式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一种科学态度。一、物理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的必要性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的资源多只存在于教材、教参和学生课本当中。一些很好的实验用书和趣味读物虽然提供了一些教学资源,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缺乏新鲜感,知识面窄、量少且重复;过于重视实验,轻视对周边环境的观察;忽略无成本的物理实验,等等。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合理地将学生身边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带领学生从中学,在中用,才能把硬性的物理教学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才能更加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领悟物理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

物理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的可行性

我们平常所讲的物理教学资源,通常是指在教材以外,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辅助作用的一切素材。物理教学资源具有广阔性、综合性、潜在实用性、亲和性四大特点。广阔性,指的是物理教学资源内容包容了比形成物理学本身的系统材料更加广泛的客观外界材料。综合性,是指物理教学资源中的一个具体内容可以兼有几种不同性质的物理现象(光、热、电等)的综合内涵。潜在实用性,是针对资源与教材中举出的实例有不同的特点而提出的,例如石子落水这一现象就包含很多内容: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沉浮,波纹的发生、传播和反射,等等。亲和性,指的是资源内容的选取和表达形式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感兴趣的,这样容易让学生接受并引起学生的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去一些教育网站下载石子落入水中、积留在荷叶凹处的雨水等物理动画视频,针对教学需要选取特写镜头进行表现。因此物理教学资源有广泛的来源,任何可以被物理知识解释的客观现象,都可以被开发或整合,以用来作为物理教学资源。

物理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的多样性

一般来说,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材中注意在每章、每节的开篇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自然现象引入。这样的安排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逐步引导他们探究事物本质规律。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现实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周围的生活环境熟悉而陌生,感觉神奇而困惑,有着弄明白、弄清楚事物或现象的强烈愿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走进生活,实现课外资源与课内资源的整合。例如:在物态变化这一章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夏天,水从晒着的衣服上跑掉了;冬天,戴着眼镜进入室内,镜片上会有一层水珠”等问题情境,让学生先联想生活,再进行思考,最后领悟气、液、固三态的变化。

(二)利用信息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多感官参与,强化教学效果。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危害程度等条件限制,课题实验效果常不尽如人意。信息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具有灵活性和强烈的感官刺激性,另辅以教师提问、互动等环节,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等多感官同时参与,实现边看、边听、边想、边做、边学的良性循环。可以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向主动探索学习。例如: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流畅、直观、明了的模拟实验,可弥补传统实验效果不明显、误差较大等缺点,有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理解。

(三)营造合理假想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提出问题、猜想假设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用新概念、新方法组织实施物理科学探究中必须重视的一个关键点。假想能很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引起学生的发散思维是教师的第一要务,让学生由发散思维出发,借助已有信息和知识,充分大胆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但是假想并不是异想天开、天马行空,必须以科学为依据,而要兼顾学校的实验条件和课堂教学环境,假想实验的结果须是学生可以理解或是实验能验证的。例如:在进行《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教学时,教师如果让学生猜想“人在天空中讲话,能不能听到对方的声音?”由于学校不能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和实验环境,即使学生猜想“能听到对方声音”,教师也无法进行有效的讲评。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教学,将日常生活、信息多媒体、合理猜想与物理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既可以减轻教师教学的压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物理教学过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续佩君.重视物理教学资源的建设[J].物理教师,2000,(21):8.

[2]潘益虎.初中物理教学中综合资源的整合和利用[J].新课程(中学版),2010,(5).

[3]万森林.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假想能力的探究[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10.

[4]孟育红.浅谈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J].新课程(中学版),2010,(5).__

新课程改革与物理课堂教学的精彩内容就先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还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物理学论文:中考物理力学有效复习策略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标签:物理学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