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地理概念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2013-08-26

指导学生阅读两个概念的教材叙述,并找出表面文字差异(能量来源与表现形式)。通过思考教师的提问,学生找到了由于表面差异造成的本质差异——外力在环境中的改造作用显示出极强地带性的规律;而内力则显示出极强的非地带性地质规律。为两种规律的出现打下了物质基础。引导学生找出同时性、矛盾性、共同作用于地表等表象联系,进一步剖析出两者的本质联系——内力决定着海陆分布的大势及地表起伏的格局,而外力则是在内力的基础上,对地表进行雕塑和改造作用(主次分明)。再回到各自的定义中,把握其内涵,强调学法的应用与能力形成的关系。

(4)因果推理法

①认知规律简述因果推理是学生常用的逻辑思维模式,在教学中屡见不鲜,故迁移性极强。学生学习此类概念时,只有经过明确概念构成因子、推导出因子之间因果的逻辑关系的过程,才能掌握概念。

②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推理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一因多果、多因一果与多因多果)。

③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存在成因规律的、多因子构成的、因子之间逻辑关系明确的地理概念学习。

④培养能力的方法、认知过程与范例第一,教师提出概念。(学生感到内容复杂,头绪繁多。)第二,要求学生找出概念中的组成因子。(完成此项工作,学生把握了概念的构成要点。)第三,教师提因,学生求果,也可逆推,提果导因。(学生通过连续地因果推理过程,掌握了概念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第四,教师指点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以帮助学生强化推理过程。(学生进一步明确推理线索,初步掌握学法。)第五,回到概念中来,学生独立完成推理过程。(学生巩固了方法,掌握了概念。)第六,在学习恒星、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农业区划、外向型加工工业等概念时,运用本法。(学生熟练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了推理与综合分析能力。)

范例4运用因果推理法学习外向型加工工业的概念。

教师提出概念,并要求学生找出党的开放政策、优越的地理位置、廉价的劳力;引进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提出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原因的问题,逆推因果过程;并指出根本与直接原因,归纳概念的意义。教师总结方法,提出应用要求。

(5)直观图示法

①认识规律简述直观图示包括地图、统计图表、图片及板图等类型,是地理教学的特点之一,在地理概念教学中起着积极有效的辅助作用。有些地理概念的学习,学生往往要经过抽象文字的学习,直观图示的辅助,变抽象为形象的思维,再上升为抽象思维的认知过程。

②能力培养目标借助形象手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③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概念,特别是课本只给了文字、未给图像的概念。

④培养能力的方法、认知过程与范例第一,阅读课本关于概念的叙述。(学生立即会感到抽象思维的困难,想象不出概念所表达事物的形象特征。)第二,教师利用形象图示讲解概念中的抽象内涵。(形象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了抽象思维的概念要点。)第三,回到课本中去,理解抽象的概念。(学生形成了抽象思维的理解记忆。)第四,在生长期、霜期、耕作制度、常温层、环境等同类概念的学习过程独立适用此法。(巩固学法,逐步形成抽象思维与读图分析能力。)

范例5运用直观图示法学习常温层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