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会计审计 > 会计理论论文

会计计量变革中的会计观念变革会计理论论文

编辑:

2014-02-13

二、稳健主义原则的弊端

稳健主义可以说是经理人员、审计人员、投资者和会计人员共同的“价值取向”。人们给其的定义是“会计人员要低估资产和收益,高估负债和损失”。实质是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对各种不确定因素所采取的谨慎的或保守的态度。

稳健主义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财产托管人对其受托责任解脱所采取的策略——不预计托管财产的增值是托管人减轻责任的自我保护方式。这种减轻责任的考虑逐渐为以后的会计界所认可。鉴于类似的原因,美国的会计职业界在本世纪初开始讨论稳健原则,但对稳健原则的普遍关注是在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反思中人们认为,在大危机之前虚夸利润和粉饰经营前景的会计报告的泛滥,导致了各方面对经济的“盲目”乐观,是引发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稳健主义的地位得到最终的确立。

然而,对稳健主义的最大批评是其在强调稳健的同时丧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在会计计量领域最能显示这种弊端。第一,在稳健主义原则下,人们只倾向确认或有负债或损失,不确认或有资产;只接受具有历史成本的资产计量,而不接受对资产价值的预测和估计,忽视“能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这一资产的本质特征,只强调资产价值的可验证性,因而将对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有巨大价值的会计信息拒绝于会计报告之外。第二,只反映不确定的损失,不反映不确定的收益。例如,对应收帐款的坏帐损失可以提取备抵资金,而对物价变动引起的资产持有利得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持有利得不予反映,这种以牺牲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为代价的稳健主义,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充分揭示”和“重要性”原则要求甚高的今天,是不合时宜的,而且在稳健的背后潜藏着极大的投资决策风险。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