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开题报告 > 本科生开题报告

湖南大学本科生开题报告范文

编辑:sx_chengl

2015-07-28

个体应付方式的使用一般都在一种以上,有些人甚至在同一应激事件上所使用的应付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下面是一篇本科生开题报告范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题的目的及意义

美国学者Burns认为完美主义就是指人们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提出过高的要求和期望。完美主义的这种非理性信念容易造成责备自己或他人,进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完美主义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它是指个体追求凡事都做到尽善尽美,并为自己设置过高标准,且以是否达到这些标准来对自己作出评价的倾向。国外的研究发现,完美主义在大学生和中学生,尤其是资质优异的学生中更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在国外,以实证研究探讨完美主义心理倾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而我国大陆只在近几年才有对完美主义的研究成果出现,而对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心理状况进行研究的学者,更是屈指可数。目前,这些研究主要佐证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诸多心理问题存在紧密联系。

应付方式是指典型的习惯性的解决问题方式的倾向,也可以被认为是应对一系列广泛的应激源过程中,人们通常使用的策略( 或方法)。研究者对于应付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应付方式类型的研究、影响应付方式因素的研究以及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等。

本课题研究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应付方式的关系,不仅可以进一步填补国内对大学生完美主义基础研究的空白,还可以发现完美主义的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其不同类型对应付方式是否有影响。在实践中,为大学生避免完美主义的消极作用,充分发挥完美主义的积极作用,训练和培养大学生成熟型应付方式,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O'Connor等人(2003)从自我指向完美主义、他人指向完美主义和社会要求完美主义三个维度对完美主义与应付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自我指向完美主义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他人指向完美主义与任务指向应付在女性中存在正相关,社会要求完美主义与情绪指向应付以及社会偏离应付存在相关。

Richard和Wielkiewicz(2006)从顺应良好完美主义和顺应不良主义两个维度对完美主义与应付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顺应良好的完美主义与问题解决、认知重组、情绪表达以及社会交往等应付方式存在正相关。

宋尚桂等人(2009)通过研究发现,完美主义高分组在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四分量表的得分与完美主义低分组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完美主义高分者会使用自责、幻想、退避等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来解决问题。完美主义高分组在解决问题、合理化两个分量表中与完美主义低分组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无论高分者还是低分组的学生均不善于运用解决问题合理化等应付方式。

同时,宋尚桂等人(2009)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其应付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大学生完美主义程度越高,越有有可能采用不成熟应付方式来应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解决问题。     (三)研究方案

(1)论文的理论依据     ①完美主义者的类型

Terry-short(1995)将完美主义进行了积极与消极的两极划分,认为完美主义(positive  perfection)在功能上具有正性的强化,可产生积极的效果效应;而消极完美主义(negative  perfection)则具有回避、负强化和消极效果的功能。

Bieling(2003)将完美主义进行了适应性和非适应性两个方面的区分,认为适应性完美主义是设置高标准、努力追求成功的倾向;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具有关注错误、制定苛刻的标准,并强迫自己去达到高目标的倾向。

研究者在对APS的修订版本APS-R进行研究时相继发现其能较好地对完美主义的适应性进行测量,研究结果显示,标准维度得分高、落差维度得分低可代表适应性完美主义特征;标准维度得分高、落差维度得分高可代表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特征。

杨丽(2007)等在对近乎完美主义量表修订版(APS-R)的中文修订中发现,高标准、秩序和差异3个维度和心理健康的指标呈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如高标准和秩序维度和大部分积极心理指标正相关,而差异维度则和几乎所有的消极心理指标正相关,这些结果有利地支持了APS-R的3个维度的理论建构,也证实了适应性完美主义和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的区分的合理性。

杨宏飞(2007)等通过对242名大学生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把完美主义理解为一种对人生的追求,希望可以实现更高的目标,或者是为了逃避失败,防止自尊受损。即大学生也倾向于把完美主义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适应性完美主义者对成就表现具有合理的高期望,弹性地追求搞标准,动机是为了获得正向回馈、追求成就,以“做好事情”为关注焦点,对行动有合理的要求,可从中获得满足或愉悦,并以适当的观点看待成就表现,失败时虽沮丧,但会再接再励,并不影响其对个人的评价。而适应不良完美主义者则对成就表现有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固执地追求高标准,动机是避免负面结果、害怕失败,以“避免犯错”为关注焦点,对行动怀疑、不确定,无法从中获得满足或愉悦,并选择地注意自己失败层面,专注于负面表现,个人失败就会负面评价,进而全面否定自我。

②关于应付方式

Vaillant(1975)等人研究应付时,认为应付方式可分为自恋型,不成熟型,神经症型和成熟型。如果以“解决为题”表示成熟的应付方式。“求助”与“合理性”因与“解决问题”呈正相关也归为成熟应付方式类,而与“解决问题”相反的另一极的“退避”表示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则该应付行为成熟等次序列的类型与Vaillant等人观点有相似之处。该结果提示,不同类型的应付行为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成熟的程度。

研究结果还发现,个体应付方式的使用一般都在一种以上,有些人甚至在同一应激事件上所使用的应付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每个人的应付行为类型仍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构成了六种应付方式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组合形式。这些不同形式的组合与解释为:

“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型。这类受试在面对应激事件或环境时,常能采取“解决问题”和“求助”等成熟的应付方式,而较少使用“退避”、“自责”和“幻想”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成熟稳定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退避—自责”不成熟型。这类受试在生活中常以“退避”、“自责”和“幻想”等应 付方式应付困难和挫折,而较少使用“解决问题”这类积极的应付方式,表现出一种神经症性的人格特点,其情和行为均缺乏稳定性。

“合理化”,混合型。“合理化” 应付因子既与“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应付因子呈正相关,也与“退避”、“幻想”等不成熟应付因子呈互相关,反映出这类受试的应住行为集成熟与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于一体,在应持有为上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和两面性的人格特点。

近几年,研究者对我国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的分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性研究,而且涉及的群体较为宽泛和具体,包括医学生、师范大学生、高职大学生、军校大学生、体育院系大学生、中师生。王海民对师范生的应付方式进行问卷的编制,结果发现,大学生使用的应付方式包括6个因子,即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在6个因子的基础上又分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3种应付方式。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即由被试把符合自己的情况写在相关问卷上,然后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来了解被试的完美主义倾向与应付方式的关系。

随机分层抽取若干名大学生,对其采用几乎完美主义量表修订版(APS—R)与肖计划修订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对其进行测量。对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

(3)研究内容

研究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应付方式的关系 (四)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采用自陈问卷进行调查,被试可能对调查采取消极态度,从而无法获取真实数据,导致结果数据效度受到影响

以上是由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本科生开题报告范文,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本参考  

精选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