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网络

网络时代的文化全球化试论

编辑:

2014-05-12

据此看来,任何地域性的文化最初是受到地理环境的保护。作为天然屏障,高山大河可以将一种文化长期封闭于某个区域之内而免受其他文化的侵袭。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传播技术逐渐打破了各种文化在地理上的分割状态,特别是卫星电视几乎完全克服了跨文化传通的时空障碍,使不同民族国家问的文化交流空前活跃起来。然而由于传统大众媒介的运作受到国家权力阶层的严格管理,故它们在突破了地理意义上的国界之后,仍被局限在传播控制的国界之内。而时至今日,互联网终于摆脱了这些人为束缚,得以跨越自然和社会的双重藩篱,由此将文化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三、媒介强势导致文化全球化出现“西化”倾向

由于当前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与传播技术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科技实力构建媒介强势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这一在卫星电视时代就已十分显著的现象,势必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而变得更加突出。众所周知,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其先天的技术优势使自身享有多项网络特权——除“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SCII)被公认为国际通用代码外,英语更是获得了极大的传播空问,以至于几乎成为计算机语言的代名词。事实上,由于语言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和思维形态的表征,故英语在互联网上的大行其道,显然意味着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文化在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全球文化传通中取得了优势地位。正如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科普夫所说:“美国信息时代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应当是取得世界信息流动战的胜利,主导整个媒体,如英国当年控制海洋一样。……必须承认,美国的音乐、电影、电视与软件已然遍及全球,它们影响着几乎所有国家的审美观、日常生活与思想。”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曾经有言:“19世纪期间,西方的实力使得非西方社会越来越难以坚持,而且最终不可能坚持纯粹的排斥主义战略。20世纪交通和通讯的改善以及全球范围的相互依赖,极大地提高了排斥的代价。除了一些想要维持基本生计的小而孤立的农村社区外,在一个现代性开始占压倒优势和高度相互依赖的世界里,完全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可否认,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仅率先实现了现代化,并且先人为主地确立了现代化的基本模式。尽管这一模式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但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毕竟是唯一可资借鉴的范例,因此要现实现代化,就必须向西方学习、从西方引进——这就是亨廷顿之所以将“现代化”与“西方化”并提的原因。同理,全球化也是从西方发端的,其历史和现状都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进程之中处于主导地位。至少到目前为止,全球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西方化”,而网络时代的文化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为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和蔓延。

四、全球文化的沟通与整合是网络时代文化全球化的趋势所在

尽管全球文化传通不平等的现实暂时难以扭转,但从长远来看,它终究不会成为一种定格。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普及,随着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互联网的建设和利用中来,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基于网络传播的文化全球化进程必将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面貌。之所以能够作出这一判断,是因为作为一种全新的大众媒介,互联网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传统媒介的局限,其卓越的媒介特性已经暗示出了文化全球化的某些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密不可分。美国传播学家尼葛洛庞帝认为,“多媒体”意味着“它必须能从一种媒介流动到另一种媒介;它必须能以不同的方式述说同一件事情;它必须能触动各种不同的人类感官经验”。按照这个标准,诸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都不具有媒体综合的可能性,而只能固守某种传播方式,各行其道,互不相干。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国家在媒介选择上便会受到很大制约,无法随心所欲地运用一种适合自身文化特点的传播方式进行对外交流。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终于打破了传统媒介间的隔阂,将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融为一体,为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和广阔的途径。可以认为,互联网在信息处理与传送上的这种多样复合性为民族国家更为便捷有效地对外宣传自己的本土文化提供了契机,使得它们可以根据本国的实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参与全球文化传通,扬长避短,充分展示民族文化的魅力。

标签:计算机网络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