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学 > 中国经济论文

关于我国国防工业转型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编辑:sx_chenl

2016-10-20

本文讲述了关于我国国防工业转型问题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赶快阅读下吧。

[摘要]国防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面临着又一次如何转型的问题。从我国国防工业转型过程的历史变迁及其经验教训来看,构建一定的经济机制平台对顺利推进新时期的国防工业转型提供了出路,其中包括构建供求机制平台、产权机制平台、竞争机制平台、监督机制平台以及激励机制平台等。

[关键词]国防工业;转型;机制平台

一、我国国防工业转型过程的历史回顾

新中国的国防工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国防工业逐步发展壮大。在这个过程中,国防工业经历了多次转型。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创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这一阶段,国防工业转型过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从旧中国企业体制及我军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形成的军工企业体制,转向建立全新的社会主义的国防工业体制。

二是军民结合,构建国防工业基础。三是借助外援,从仿制起步,逐步转向自行研制、自主开发。四是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面对美国的核威胁,集中力量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主要内容的国防尖端技术。

形成巩固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针对西方的封锁和中苏交恶的严峻环境,进行了史称“三线建设”的国防工业布局的第一次大的调整。经过这次调整,一方面巩固了原有的国防工业所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防工业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这一阶段,国防工业转型过程的基本特点是:第一,通过“三线”战略的实施,国防工业发展的区域重点转移到“三线”。第二,国防工业体制和机制转入准战争状态,计划手段被运用到极致。第三,刚开始的“军民结合”发展国防工业的势头几乎中断,民用资源大量地被转为军用。

调整转型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开始了全面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国防工业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阶段,国防工业贯彻邓小平提出的“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充分认识到国防工业调整转型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逐步迈开了军民分工与协作的步伐。

全面发展和转型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国防经济部门进行了重大改革,构建了新的体制,改善了经营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国防工业的发展。此外,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国家还采取调整、投资等措施,大力压缩传统国防工业规模,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了高技术产业的比重,为建设信息化军队和打赢信息化战争奠定了比较坚固的工业基础。

二、我国国防工业转型的经验教训回顾

我国国防工业的转型发展过程,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对于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工业新的转型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从经济学的角度思考,我国国防工业转型的经验教训,大致可以概括如下:第一,国防工业的转型不是靠行政命令或政府动员就可以解决的,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内外部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系统整体的反应,尤其是其中某些关键因素的变化,更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整体转型或者转型中断,打乱原有的国防工业生产布局。因此,面对新时期国防工业的转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系统的方法,参照经济最优原则行事,不断观察和调适;要注意转型过程中各方面机制的配套,分清轻重缓急,使整个国防工业的转型过程尽可能平衡有序;要树立大国防工业观念,坚持大力协同,逐步形成推动国防建设的社会大协作体系。

第二,国防工业的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防工业的转型需要一定的资源特别是经济资源的支撑,而国家在相当时期内还处于发展阶段,不可能有巨大的投入;其次,国防工业自身传统体制的惯性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最后,与整个国家渐进改革相适应,国防工业的转型也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因此,国防工业在转型过程中必须注意处理好一系列的关系,必须搞好总量控制和综合平衡,在项目安排和经费分配上形成比较合理的配置结构,处理好国防工业发展中需求与可能的关系,同时也要求我们在发展国防工业—39—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三,国防工业是国家国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其运行和转型不能脱离整个国家经济的运行和转型,而必须与之有机地融为一体。也就是要使国防工业的运行和发展走上一条与整个国家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有机融合的道路,而不仅仅是借用市场经济的某些方法或手段。

三、构建国防工业转型过程的有效机制

平台国防工业的顺利转型离不开一定的体制和机制平台。因此,按照国防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遵从资源合理配置、整个国家经济体系生产力最大化和国防生产力最大化三个基本价值目标取向,构建国防工业转型过程的有效机制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供求机制平台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诸多关系中最基本、最本质的关系,也是一切经济选择和决策面临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约束。我国国防工业在当前新一轮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理顺供求关系,扩大供求规模,为国防工业的良性发展构建一个崭新的供求机制平台。

首先,理顺需求关系。就国防工业而言,需求不仅有来自于军费投入形成的需求,而且也应有国防工业作为一个整体自身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中开拓的需求、国防工业产业链内部因专业化发展而形成的需求以及在开拓和参与国际军火贸易中创造的需求等。理顺了这些关系,就可以做到自谋生路、自求发展,真正地做到寓军于民、寓国防工业于市场经济大潮之中。

其次,理顺供给关系。国防工业的供给约束既有来自于其自身规模、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和体制机制的约束,也有来自于外部的约束,如社会民品工业发展水平、配套能力、技术开发规模能力以及军队政府相关机构、部门的协调管理能力等。理顺供给关系,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体筹划、全面安排、重点布局、协调运行,进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个强大的国防科技开发和生产动员能力,有效地满足国家基本安全需求、发展需求以及国家利益拓展需求等。

总之,理顺供求关系,就是要为国防工业的顺利转型和发展提供一个基本的经济运行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合理地配置国防工业的各种资源,以达到整个国防工业的生产效率、交换效率和分配效率的最大化。

2.产权机制平台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国防工业遇到的诸多改革和发展问题,如效益低下、重复建设、亏损浪费、得过且过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说到底,就是缺乏一套科学明晰的产权制度和产权机制平台。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国防工业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军于民”方针,由临战状态转入和平时期发展轨道,实现了由单一生产军品过渡为军民结合型产业的战略性转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军品科研生产规模过大,“小而全、大而全”,研制水平低、重复、分散、战线长的局面至今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状况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在未来国防工业转型过程中,应该切实重视产权机制平台的搭建,为军工企业试行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一个有利的产权机制环境。具体地说,就是要遵循市场供求规律,对军工企业实行战略性调整、改组和改制;按照“小核心、大协作”的体系结构模式和多品种、小批量、专业化、高技术生产方式,进一步压缩调整军品科研生产能力,对武器系统总体和关键分系统生产能力实行行业内和跨行业的相对集中;以重点任务和产品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资产重组,逐步组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军工企业集团,优化资源配置。

3.竞争机制平台

搭建竞争机制平台、引入竞争机制是国防工业转型过程中又一突出问题,也是改革的方向。由于体制不顺,政企不分,行政干预过多以及市场观念淡薄等原因,在国防工业生产中,竞争机制还远没有充分建立起来。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今后搭建竞争机制平台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研究武器装备竞争的特点,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军工产品的高价格、高利润以及由此而养成的坐享其成心态,是阻碍许多军工企业积极参与竞争的体制性障碍。因此,为促使军工企业面向市场、积极参与竞争,必须首先破除这些体制性障碍,支持军工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

第二,要着力培育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必须是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的法人实体,并且应具备相应的技术经济实力。按照这一要求,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军工企业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能够成为大型复杂武器系统的总(主)承包商的单位更少。为此,作为买方的军队使用部门也要适应建立和完善竞争机制的新形势,对机构、人员、业务分工和工作方式等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第三,强化约束机制,努力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条件。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章,在财税、金融、贸易、投资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竞争条件。

4.监督机制平台

在国防工业行业,由于传统的军事性、保密性特征,其监督系统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地方部门监督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般性问题,还因军队是以纯粹的上下级及无条件的行政命令来维持运行的,更存在特殊的监督难题。

因此,在国防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领域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必须把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结合起来,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结合起来,把自我监督、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结合起来,既要完善监督体系和法规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和严格管理,又要明确监督的重点,抓住关键环节,落实监督责任,综合协调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手段,提高监督效率和监督质量。

5.激励机制平台

在国防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中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就是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国防工业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进程,确保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在我国国防工业转型过程中,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平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抓住结构调整的机遇,解决对人的激励的问题。要尽快建立培养、吸引、使用、留住人才和加快人才成长的新机制,建设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进国防工业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加速培养国防工业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及社会其他科技、管理人才参与国防工业建设;改革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提高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人员的待遇等。

第二,树立“大国防”观念,着眼于全社会范围,通过构建激励机制平台,培育鼓励不同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国防工业建设和发展的良好氛围。树立大国防工业的观念,就要鼓励和推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民用优势企业参与军品研制生产。同时有条件的军工企业,也要努力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民用产品,要勇于进入市场,经受市场的考验。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国防工业的转型与发展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自成一统、单打独斗,而必须深深植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体之中,并成为其有机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它不再仅仅是对市场手段的外生式的借用或利用,而是与其“血肉相联”。国防科技的发展在战略上必须服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机制,形成植根于国家大科技发展基础上的新基点。此外,在高技术产业已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产业的今天,在国家推动国防高新技术转为商业应用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条件下,国防工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也要有所变化,即在确认军民科技各自优势的前提下,必须有计划地统筹和整合这两部分力量,大力协同、自主创新,在加速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国防工业建设不断走向前进,这是当前我国国防工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大战略任务。

[]

[1]孙广运.中国国防工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3.

[2]《当代中国》丛书编委会.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

[3][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美]詹姆斯·布里克利等.管理经济学与组织架构[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以上就是关于我国国防工业转型问题的内容,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解析新疆民族产业的发展  

中国经济论文:国有林场经营的新思路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