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学 > 其它经济学论文

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人才支撑对策

编辑:

2013-12-05

1、完善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人才培养机制
  (1)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规模的要求,适当增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逐步优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年龄结构和职务结构,加速培养短缺人才。依靠提高人员素质,实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同时,依据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任务和科技主攻方向,有计划地选拔和培养一批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组建学术技术梯队,加强中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工作,并以此带动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
   (2)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重点组织对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主干专业技能型紧缺人员的培养。拓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渠道,依托全社会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结构合理、规模适度、质量可靠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要充分发掘现有各类培训机构的潜力,经过强化培训和实践锻炼,造就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要通过评选行业技术能手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鼓励和推动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
   (3)完善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提高集群内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的舆论氛围,重视、加强经营管理人才开发。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采取社会培养和企业培养相结合、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培养一批适应“走出去”战略需要、推动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企业家,构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成长发展机制。

  2、完善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人才管理政策
  (1)设立创新型产业集群特聘专家制度。为千方百计集聚和引进国内外顶尖专家,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智力,应建立产业集群特聘专家制度。根据所在行业的发展需要,特聘专家应该主要从两院院士中产生,同时,国家级学术、技术委员会和国家级学术团体中的行业领域著名专家以及本学科领域被同行公认的国家级顶尖人才,也可受聘担任特聘专家。特聘专家主要负责为创新型产业


集群的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产业集群高层领导举办专题讲座,对集群尖子人才进行重点指导和培养。
   (2)完善集群人才教育培训政策。完善各类行业人才参与培训教育的激励支持政策,探索与考核、评价和使用相联系的培训教育成果使用制度。加强与国(境)外的人才培训合作与交流,依托国(境)外培训机构和高等院校,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大力实施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程,鼓励和支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等人才到高校进修学习。
   (3)出台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政策。制定推动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激励政策,支持和鼓励用人主体参与创新人才培养。建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流动制度,鼓励学术界、产业界优秀人才到高校从事教学兼职。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产业基地和技术中心。制定鼓励本领域“两院”院士与企业联合开展项目攻关、培养人才的支持政策。开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人才流动的渠道。
   (4)制定更加开放的人才交流合作政策。建立产业集群各类人才流动导向机制、柔性流动机制、流动激励机制及政策体系,突破体制性障碍,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根据产业集群发展需要,重点组织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国内一流、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努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制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政策,建立人才和智力引进“绿色通道”,研究团队成批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引进等措施,完善政府引导、市场配置、社会参与、协调运作的海内外人才引进机制。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