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学 > 国际贸易论文

穷国富国的不平等国际经济关系分析

编辑:

2013-11-28

  二、国际贸易关系中的不平等
  在国际贸易关系中,为了实现价值或剩余价值转移,发达国家所依靠的手段和优势可以概括为“三高”:高有机构成、高工资、高价格。
  (一)高有机构成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根据马克思主义价值与生产价格理论,如果国际市场存在自由竞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时,剩余价值会再分配,从有机构成高的部门流向有机构成率低的部门。
  第二次世界大战直至今天,相同产业内部因技术差距引致的分工逐渐占据指导地位,少数经济发达国家成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在这样的国际分工下,穷国贸易品一般为资本有机构成低的初级产品或中间产品,通过部门间国际贸易,即使忽略发达国家的垄断市场力量,穷国的剩余价值仍然会不断向富国转移。反应在在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中如下:假设A为欠发达国家,B为发达国家,分别集中于Ⅰ和Ⅱ行业,资本有机构成c/v分别为1和2,剩余价值率100%。则对于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价值V=c+v+m、利润率T、利润p=T*(c+v)以及生产价格P,A国家为10、10、10、30、40%、8、和28,B国家为20、10、10、40、40%、12和42。
  可以看到,在国际生产价格形成后,发达国家凭借其出口产品所在行业的高有机构成,按42的价格出售其价值为40的产品,而发展中国家价值为30的产品却只能按28的价格销售,发达国家所得到的大小为2的价值,正是在国际贸易从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来的。
  (二)高工资
  随着众多发展中国家不断采取产业升级、改变出口产品结构、引进技术设备等政策措施,在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具有相近甚至相同有机构成的部门内产品贸易比重不断上升。这时,发达国家也就更难凭借高有机构成保持优势地位,获得价值转移。
  但是,即使是在资本有机构成一致的部门,由于穷国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剩余以及工会弱小等因素,相对低的工资水平同样导致高剩余价值在贸易中剩余价值流向富国。假设国家A和B都出口行业Ⅱ的产品,而且具有相同的资本技术构成,只是国家B的工人工资水平是A国的五倍,这样A国价值为2的可变资本就能雇佣到同B国同量的工人,原来用来支付其工资的8个单位的价值也转化为剩余价值。反应在在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中如下:
  设国家A和B的配置资本C均为70,不变资本c均为10,则对于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价值V=c+v+m、利润率T、利润p=T*(c+v)以及生产价格P,A国家为2、18、30、20%、14、和26,B国家为10、10、10、30、20%、14和34。
  按照“依附论”思潮的代表学者A·伊曼纽尔、阿明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虽然A和B用同样的技术生产同样的产品,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销售。可是,B国的工资水平高于A国。“这样A国较高的剩余价值率提高了两国的平均利润率,低工资国(A)以同样生产率的等量劳动,在国际交换中所得低于贸易国B。”
  但是,这种价值转移从根本上讲,并不是基于高工资的。就像阿明在《不平等的发展》中所说,“产品必须有一个一致的价格,即在世界市场上实行的价格”。如果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发达国家在竞争中要么损失利润要么失去市场。而其产品能够在世界市场上同欠发达国家的产品竞争,占有一定的市场,必然是基于其具有的影响价格的市场力量。
  (三)高价格
  发达国家资产阶级并不会满足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收入,因此在高工资造成的较高价格基础上,他们要求更高的价格和更高的利润。凭借在知识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以及对核心技术的控制,他们在很多部门都具有垄断力量,制定高于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获得垄断利润,进一步剥削穷国。少数发达国家对国际贸易的垄断,使这些发达国家的垄断组织能以垄断高价销售工业品攫取高额利润。
  以国家B进行产业Ⅰ的生产为例,其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价值V=c+v+m、利润率T、利润p=T*(c+v)以及生产价格P分别为10、10、10、30、17.5和37.5,而垄断价格则高于37.5。
  因此,在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的同时,发达国家一直努力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核技术、航空航天技术、集成制造技术等战略技术上竭力保持其领先优势和垄断地位,一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一面拒绝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自由化。

 当然,这些不平等并不是彼此独立存在的,而是在国际贸易中同时发挥作用,相互强化的,而且随着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其重要性也此消彼长,譬如随着发展中国家对不平等国际分工的认识加深,不断采取措施改变出口产品结构,这一手段的重要性会逐渐减弱,而随着国际投资和跨国垄断集团的发展,垄断力量的作用不断加强。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