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学 > 发展战略论文

探究当前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编辑:

2014-06-12

第二,突出特色原则。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企业旺盛的生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而打造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创造个性、突出特色。有了特色、个性就会有品牌,就能形成优势。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巨头”,无不以或专、或精、或新、或强、或大等特色而称著。面对区域性分工越来越细,文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趋势,我国文化产业要求得到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展示自己的特色。这包括地域文化特色、民俗风情特色、旅游文化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红色文化特色、创新文化特色等。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就是比较优势。立足自身的资源、人才和先发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形成自己的优势项目和主导产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在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去特色化”,把本来很有特色的东西搞得没有特色。比如,有的地方旅游资源原本很有特色、有个性,但偏要模仿他人,造出一些雷同的人为景观,把本来天然、质朴、秀美的景观搞得不伦不类。其实,现代旅游更多的是离开喧闹的城市,减轻快节奏的生活压力,让身心融入自然美景之中得到放松和陶冶。有的红色旅游,本可以让游客接受先进思想的教育和崇高精神的洗礼,却偏要编出一些毫无根据的神秘故事来“神化”,以为这样可以吸引游客,但这恰恰掩去了它的本真和亮色,在导向上也极不负责和严肃。模仿之路,是一条最容易走的路,但也是一条最没有前途的路;特色之路,是追求个性和创新之路,才是科学发展之路。我国文化产业要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走特色之路。“特色”二字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

第三,资源保护优先原则。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人接一代人地永续发展。它要求今天的发展与利用,不仅不能耗尽或毁掉资源和环境,而且要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发文化资源和保护文化资源的矛盾日益显现。许多文化资源如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自然风景资源等都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脆弱性,它们往往是不可再生或很难再生的,并非如人们一般所想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些文化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这就决定了必须把资源保护放在首位,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离开了保护,文化产业的发展就会因资源的过度利用而不可持续。文化资源的保护大体上有三种方式:一是原则性保护,即以一定的根本性法规和措施,保护文化资源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使之不至于被遗忘和湮灭。如“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全球化和社会巨变中不断被边缘化,甚至趋于消失,这就急需保护。如湖南对“江永女书”的保护就属于这种情况。二是开发性保护,即将能产生市场效应,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而产业强大了又来反哺文化资源的保护,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如湖南凤凰对古城的保护性开发,就实现了二者的良性互动。三是战略性保护,即将目前尚无力开发但有特点、有前景的文化资源整体保护下来,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储备,待以后再开发和利用。战略性保护是非常必要的,所有文化资源决不能由一代人开发光,而应留给后代子孙应有的资源。如一些古墓葬、古遗迹、古建筑,能不挖掘最好不挖掘,能整体保存最好整体保存。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如果被毁灭、消失或失传,我们将成为文化的“罪人”。随着经济热潮的推进,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我们必须从长计议,坚持资源保护优先的原则。

第四,效益最大化原则。文化作为产业,必须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发展文化产业,从经济价值来看,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从社会价值来看,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从文化生态效益来看,是传承和创新文化形式和内容的基本手段。经济效益是增加国民财富的直接效益。但文化产业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不承担它的社会责任。社会效益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所追求的核心效益。文化发展不能只讲经济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放弃社会效益、民族价值和国家利益。发展与壮大文化产业,既要盯着市场做文章,增强文化实体的自我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让文化产品增值,但又不能唯市场是从,一味迎合市场低层次需求,让那些品质低劣、格调不高的文化产品大行其道;既要立足中国社会实际,立足民族文化传统,创作和生产出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又不能复古守旧、固步自封,简单、低水平地重复传统;既要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增加对国外文化产品的引进,又不能无视文化“赤字”的现实,廉价地为别国培育文化受众,损害国家的文化安全。文化生态效益遵循文化生态61主体平等、生态利益公平、生态权利公正、生态秩序安全的原则,保证文化生态协调、平衡和健康的发展,从而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必须在宏观视野、系统整合中研究文化形态、文化样式、文化符号、文化价值、文化精神的关联性、互动性、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开发的综合效益,才能形成文化强势,使文化的创造力、知识力、想象力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研究制定对文化企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估、监测、考核的办法和指标体系,确保三重效益的实现,并力求效益的最大化。

三、统筹几大关系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追求的是健康、协调、全面、可持续的辩证发展。在文化产业问题上,要实现科学跨越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辩证处理和全面统筹以下几个主要关系:一是统筹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基本策略。但文化作为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的。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没有“软实力”的匹配,硬实力就会缺乏韧性而破碎;没有文化的跟进,经济发展也会缺乏后劲而挫败。没有“软实力”的发展和支撑,任何国家的富强和崛起都是不可能持久的。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经济与文化从来都是在相互交织和相互作用中实现其发展的,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经济需要文化的支撑。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与文化愈趋融合和一体化,文化的经济性、经济的文化性,经济与文化的整合协调、互渗互动,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经济发展需要文化力的推动,就经济发展经济,就文化发展文化,难以实现单个方面的真正发展。唯有二者结合起来,协调发展才能相互支撑,相得益彰。

文化产业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文化产业不仅本身可以作为文化商品和服务获利,而且对于国民经济产生连锁效应,可以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带动上游产业的发展,推动后续产业的增长,还会波及网络、金融、通信、交通、商业、饮食等互补性产业。特别是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没有高新技术的支撑,文化产业难以快速崛起。现代高新技术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的新引擎。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特点,从而缓解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增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其在世界的影响。日本、韩国就因文化产业的发展而名声远播。而且,文化的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长远的作用和意义。文化的短腿,在当代是谈不上有真正强大的竞争力的。因此,在国民经济产业群中我们应确立优先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思想。探究当前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