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学 > 发展战略论文

简论甘肃省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编辑:sx_zhangjh

2014-05-28

简论甘肃省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为了发展区域经济,甘肃省委、省政府根据不同时期实际,先后经过八次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其中“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是最后提出的,也是最完整的发展战略。

近年来,一些学者单纯从理论性、结构性方面出发,套用增长极理论、产业集群理论、中心外围理论、网络开发理论研究甘肃经济发展战略;另有一些学者从农业种植、养殖,或者“工程技术”的角度做了一些有益探讨;但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价值文化角度,以及市场经济秩序、资源禀赋、气候条件、企业家创新精神、产业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关联、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研究的较少。提出的发展战略对经济发展指导意义有限,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较小。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的快慢与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秩序公平与否、商业文化形成与积淀、资源禀赋的多寡都有很大关系。单纯从那一方面研究经济问题都带有片面性,研究形成的发展战略实际意义都不可能大,对经济发展贡献都非常有限。综合看甘肃经济在总体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1.发展战略不够清晰。中心带动,怎样带动、用什么样的优势带动,干部学者理解不一,说法不同。从我省进出口贸易可以看出,中心带动优势不明显。2010年1-10月,进出口增速达到118.1%,比全国增速36.3%高3倍多,排全国第一位;出口增速153.3%,比全国平均增速32.7%高4倍多,排名全国第一;进口增速109.5%,比全国平均增速40.5%高两倍多,排名全国第二。但进出口总量最大的是金昌市,而不是兰州市,金昌市占到了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2.6%;兰州市进出口总值仅为10.04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16.6%,且主要进出口商品为5-7号燃料油、硅铁和石油及天然气钻机,三项商品占兰州市进出口总值的13.4%。这说明兰州经济增长主要不是靠工业,而是靠服务业和其他产业。 商业文化尚处初始阶段。良好的商业文化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前提。甘肃由于长期受儒家压制重商主义、阻碍科技进步等消极思想的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比较保守,商业文化难以形成,具体表现在:第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只有当官才是干事业,才不会虚度人生,才是最大的富贵利禄;搞科研、学经济、干企事业都不是大丈夫所为。致使许多本能在科技、教育、医疗、经济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当了公务员,在机关里干起了抄抄写写的事情。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人才,延缓了科技经济发展进程。第二,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等级思想比较严重。一些基层干部把自己视为土皇帝,等级思想、特权思想浓厚。认为自己是君,群众是臣民;自己是上等人,群众是下等人;上等人对下等人的奴役是合理的、应该的。从来不把人民的合法利益和党纪国法当回事,没有一点依法治国、依法办事、公平竞争的意识;考虑问题不是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人民生活改善角度出发,而是从对自己是否有好处出发。

由于以上儒家腐朽思想的存在,使民主法治思想、公平正义思想、建立公平市场经济秩序的思想观念淡漠,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所需要的尊重物权、明晰产权、公平竞争,用智慧、靠科技开发、靠辛勤劳动致富的商业文化长期建立不起来,发展经济所需要的公平的市场经济制度难以形成。自然条件艰苦,交通闭塞。产业集群理论认为,自然禀赋对经济聚集现象的形成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运输成本的存在常常使所有对运输成本有依赖的产业呈现出较为典型的聚集,大型钢铁与化工企业常常聚集在靠近海洋或大江大河边,为的是能够利用成本较低的运输方式。但甘肃自然条件艰苦,交通闭塞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甘肃地形狭长、面积广阔,国土总面积45.44万km2省内由东南向西北斜长绵亘。主要公路有西兰、甘新、甘川、京藏等公路。截止2008年底,公路通车里程为105638km,公路密度为23.25km/百km。但高速公路较少,通车里程仅有2000km,且西兰公路在宁夏段尚未开通,成为卡脖子路段。铁路营业里程2148公里,建设密度仅有每百平方公里0.47公里,约为东部沿海省区平均密度70%,铁路干线以十字构架为主,通道少、缺乏支线联系、覆盖范围窄、带动区域有限,大多数县域范围内没有铁路通过。民用航空机场少、规模小、航线航班少,没有开通国际直飞航班。

缺乏公平的市场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没有公平的市场环境,经济效率会大大降低,经济增长质量也没有保证。一是机会不公平。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机会不公平,有些领域至今民营企业都不能进入,造成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央企实质性垄断。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过程中的机会也不公平,有些企业通过权力寻租取得了政府发包和政府采购项目的实施权,从中获得了高额利润,使得一些在本行业里具有高科技、高质量的企业没有机会取得项目承包权,影响了工程质量和科技进步,降低了发展的效益和质量。二是制度不公平。由于我国存在封建社会的后遗症,虽经30多年的改革有了一些变化,但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市场组织都很不完善,市场规则不统一、不透明,尤其是准入机制不健全,交易不规范,市场发育不成熟。

为了推动甘肃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建议对经济发展战略做如下调整和完善:

一、进一步理清甘肃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十六字”发展战略的思路

在实施中心带动战略中有无能够实施带动的条件、如何带动、怎样带动至关重要;在实施“两翼齐飞”战略中同样存在着有无齐飞的条件、如何齐飞、怎样齐飞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弄清甘肃经济发展现状,在理论上研究,在实践中总结,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

1.理清甘肃的产业结构、经济驱动模式和生态安全。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决定其经济演化进程和国民经济总体效益的高低。2008年,甘肃三次产业的比重依次是14.6%、46.3%、39.1%,其中工业占39.7%;2008年,三次产业的就业比例是62.01:15.26:22.73。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为“二三一”型,而劳动力结构为“一三二”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程度较大,第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最低,但就业人数最多,这对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困难,这说明资源与人口配置效率低下,产业结构演化迟滞。因此,我省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发展农业、工业和建筑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信息、物流、金融、文化等第三产业。甘肃的经济驱动主要是以石油、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电子等为主的驱动,总体上还是建国初期建成的几个大项目做支撑作用的驱动模式。经济总量小,资本积累少,科技进步慢,自主创新能力差,这将直接延缓我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甘肃的环境非常脆弱,河西走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雪线上升,造成水源紧张,荒漠化严重;中东部干旱缺水,这些都是发展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巨大障碍。理清经济发展战略的可行性。增长极理论的提出者、法国经济学家佩鲁认为,经济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它是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点或增长极上,是非均衡发展,具有聚集效应、扩散效应和回浪效应。我省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基于这一理论,总结多年发展经验教训,立足甘肃实际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增长极理论认为,推动某个地区经济增长需要有推进性产业,我省的推动性产业在哪里?就拿实施中心带动战略中的兰州市来说,虽然第二产业占全部产业的比重在47%以上,但工业仅占34%左右,占总产值的30%左右,而且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建材比重占到60%以上,生物制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占的比重偏低。石化、钢材、有色金属行业由于受国际、国内发展影响,原料供应困难,成本上涨,面临很大的压力。

相关推荐

浅谈工业设计是企业的灵魂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