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工商管理 > 信息管理论文

关于信息技术人才危机笼罩的亚洲

编辑:sx_chenl

2016-09-14

如今,几乎每个亚洲国家都面临着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的危机。这些信息技术人才指的不是网络设计人员和网页内容编辑,而是那些可以创造更大价值的程序、系统分析人员、数据库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

亚洲这些最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可能被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挖走,中国、印度和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将受到人才短缺的巨大冲击。

这是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信息时代争夺战。马来西亚mybiz公司专门生产电子商务应用程序,公司准备每年支付25万美元的薪水给专业人士用以推出一种新的商务软件。然而,马来西亚却无人能胜任这项工作。香港和新加坡的猎头公司也找不到这样的人才。公司总裁亲自打电话到美国和英国招聘此类人员。但那里的应聘者却索要报酬太高。

it人才,盛产还是短缺?

缺少人才?网站倒闭不是解放了很多信息技术人才,并将一些最优秀的人才赶上街头了吗?印度班加罗尔不是有70家软件公司倒闭了吗?由于经济发展放慢,持特殊签证留美的2万多名印度程序员不是要被迫回国吗?

但这只是整体中的一个方面。

网络设计人员和网页内容编辑可能正急于寻找工作。然而,涉及到编程人员、系统分析人员和项目经理——公司需要这类知识人才,使用高效技术,降低成本,生产更好的新产品——的时候,亚洲无疑存在人才危机。

在技术推动发展的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希望自己最终落在按数字技术划分的劣势一方。知识工人太少的国家根本没有资本在迅速全球化的世界上竞争。而真正的赢家是亚洲数以千计的知识工人。他们突然间发现,整个世界都在自己脚下。

30岁的菲律宾机械工程师塞西南多·拉克松为了获准移民去加拿大,已经等了一年。今年l月,他参加了因特网程序设计语言java的短期培训。在将培训证书递交给位于马尼拉的加拿大大使馆后的第二天拉克松就拿到了签证。

实际上,全球信息技术这个职业有望在国外传播文化种子,并有助于改变各国人民的工作、娱乐和思考方式。

人才,竞争的根本

亚洲的富裕国家和地区拥有赢得这场信息技术人才竞争的财力,但他们必须通过挖人才的方法才能实现这个目的。

比如,新加坡人口太少,每年信息技术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只有2500名左右,不足以填补每年约1万个信息技术新职位。韩国每年需要10万名新知识工人,但国内的大学毕业生只有4.8万名。亚洲富国日本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政府说,日本工业目前需要约20万名信息技术工人,而非官方的统计表明这一数字高达50万人——这还只是大公司的需求。

这不单单是一个供应问题。在整个亚洲范围内,技术配置不合理和质量问题正在削弱本来已经有限的信息技术基因库。

在可预见的未来,信息技术人才紧缺的现象不太可能自行消失。如果美国经济像某些人预测的那样再次复苏,那就会又一次开始吸引亚洲的信息技术人才。那么,对亚洲的经济和社会而言,明年的情况甚至会更糟。

因此,现在最好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网站倒闭和目前美国经济不景气所创造的有限机会。国际咨询公司卡尼公司负责技术应用的杰夫·斯特赖克说:“现在是从(缩小规模的)竞争对手那里挖取人才的极佳时机。同时,我们也看到少量亚洲技术人才重返亚洲。在美国硅谷轻松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亚洲的信息技术市场仍然以每年至少30%的增长率发展。”

跨国公司亚洲取利

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往往向外国技术人员支付少于当地工人的薪金,因为不管怎样,他们在本国也挣不了多少钱。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放宽对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移民规定,这类人才辞掉原来的工作,跳槽到其他公司和国家也越来越容易。

外部采购是另一种办法。客户不必再为雇用和留住本公司的信息技术人员而操心。软件公司的工程师通常在本国进行项目开发,偶尔飞往现场察看。目前,已有40多家印度软件公司在日本设立分部,提供外部采购服务。

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薪水不能与国外公司的相比。它们试图通过强调非金钱性的问题,如提供鼓励性工作环境等来与之竞争。

网络公司繁荣时期,认股权是另一项重要待遇。现在,信息技术工人更重视学习先进技术的培训计划以及与同事和技术权威进行交流。这些是泰国第一信息技术公司的重要优越条件。这家暹罗水泥有限公司下属一家子公司的200名员工定期在当地大学进行培训,有时甚至去国外培训。

对一些信息技术移民来说,美国在生活方式上提供的有利因素胜过了其他任何国家。这种考虑生活质量的因素是一些评论家怀疑像香港这样的亚洲城市是否能吸引和留住高级信息技术人才的一个原因。香港大学的法尔胡曼德说:“我现在正看着维多利亚港,但是由于雾和污染,我几乎什么都看不到。人们为什么要到一个他们几乎不能呼吸的城市来呢?”

受到伤害的亚洲企业和国家必须加倍努力,才能吸引全球最宝贵的信息技术人才。

以上就是关于信息技术人才危机笼罩的亚洲的全部内容,希望给予大家帮助。

相关推荐:

关于营销人员激励机制的探究  

论信息化对企业知识监管的意义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