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工商管理 > 技术经济学论文

浅议创新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

编辑:sx_chengl

2016-06-28

经济学大量的关于创新学习的研究,都在许多方面揭示了一个组织内部的各部门有效利用其他相关部门的外溢知识,或是一个组织有效利用其他组织外溢的知识,这是一篇创新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 导 言

因生存环境变化不断地主动或被动地对自身能力做出调整适应而发生行为的相对持久改革并获得新行为的过程,即对不断变化着的环境做出应对性变化与调整的过程为学习。对人类个体与组织而言,最富智慧也最需勇气的应对与调整过程即学习便是创新。

个体和组织都存在学习过程。个体的上述意义上的学习好理解,而组织的上述意义上的学习即组织学习则可以理解为:组织是由个人和群体组成的有目标指向的社会结构,因为人和由人组成的群体都是最富智慧的生物,则可以推出一种观念,那就是,由个人和群体构成的这种目标指向的结构即组织就应该是能够像生物一样地进行学习。由是,组织逐渐被拟人化,成为学习的主体,“俨然是一个能够学习,处理信息,反思经历,有大量知识技能和专长的主体”(盖拉尔迪Gherardi,1996)。①

个体学习一直是心理学长期关注并取得过许多重要研究结论的话题,组织学习也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与组织管理学甚至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交叉关注的重要议题。但是无论是个体学习还是组织学习,在经济学领域里,尤其在主流经济学研究文献中,却基本上不曾得到过应有的关注。而如果我们理解的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的最高形式与最核心的体现是变革与创新的话,经济学一直以来所号称的以帮助人们理解创新和变革为学科存在的主要目的之一的说法,就会令人感觉到有些名实不符,这已被主流经济学基本上未对个体创新与变革的手段进行过系统研究的事实所证实。正统经济学文献和标准的经济学教科书无视学习问题或都不太注意有关方面的理论,主要是因为其理论基础是假定了经济行为

动因的高度理性及经济行为者在高度确定性的环境下只需无磨擦应对市场的结果。尽管经济学一直是关注企业面对经济和商业环境中的技术、结构和经营过程的,不能说传统经济学对有关学习问题完全没有从他们的角度有所涉猎,但是可以说,规范化的从纯粹学习问题角度的切入在过去是几乎不曾有过的。

不过,这种情况在经济学新的发展中有了极大的改观,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分支领域———创新经济学,开始以极大的热情高度关注经济组织的学习问题。因为他们找到了使组织学习问题成为(其实事实上就本该是)经济学中心问题的切入点。那就是从创新和变革的角度理解组织学习,并用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研究这种创新与变革,那么也就是在研究最重要的组织学习形式了。

具体而言,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学习可以被定义为:为了改进经济结果而获得和使用现有知识或创造新知识。而组织学习则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企业促进知识创新或知识获得并使之传播于全组织,最终体现在产品、服务和体系中的能力(野中和竹内,1995)。②

由于企业组织特定的竞争环境与生存机制的需要,创新在事实上一直是企业组织生存的生命线,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于是构成了企业组织学习的最高形式。所以,研究市场环境下企业行为的经济学即便是再忽视对一般性学习的研究,也不得不思考这个最关键的问题对经济发展与企业生存的重要意义。这正是创新经济学开始以创新与变革为切入点展开对组织学习问题研究的学科理论起点。

事实上,自40年代初期开始,熊彼特(Schumpeter,1942)③和哈耶克(Hayek,1945)④的开创性研究引领了此后经济学关于技术创新过程与机制的大量研究,形成了经济学的新的分支领域,即创新经济学。这是经济学首次系统研究组织学习的重要领域,他们所提供的思想尽管是建立在主流文献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但却在许多重要方面拓展了以往经济学关于学习的理论研究。其主导思想是认为,任何企业组织的技术创新都是沿着一定路径在某一边界清晰的框架内发生的有序运动⑤。由此,经济学家开始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正式以纯粹经济学的方式关注起了组织学习问题。

创新经济学关注的组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技术创新。核心的观点明确指出,必须承认技术的复杂性,这一方面是由于技术创新所需知识的模糊性、非常规性和多种来源的知识间组合与开发的繁复性所导致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新技术投放市场中运行时这些复杂因素与市场本身所具有的复杂变动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同时创新技术是否能占领市场,还需要满足多重维度的各种不同的业绩标准。而这些无法预知的复杂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是在新技术开发过程中所无法准确判断的。负责创新开发的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只是意识到有许多重要的相关因素在起作用,但具体究竟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通过对这些因素的预先有效地把握而降低技术创新的成本,

提高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市场份额与利润,没有人能明确回答在这样的复杂多变情况下的肯定结果。

事实上,我们关于这些问题的知识可能是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默会的知识,它们处于高度模糊的相互启发的链接状态,只是在拥有这种知识的人要使用这些知识时,才会对特定的人发挥特定的作用。这些模糊知识是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所获取的相关经验和在职训练而获得的。正是这些无法厘清或明确处理的知识在支持着组织最重要的学习,即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关于技术复杂性的大量研究都证实了这样的观点(波拉尼Polanyi,1967;纳尔森和温特Nelson & Winter ,1982;克兰和罗森伯格Kline & Rosenberg,1986;温特Winter,1987;帕特尔和帕维特Patel & pavitt,1998)⑥。

面对技术创新世界的复杂性质,创新经济学家们开始形成并提出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情况下的组织学习的观念。他们发现了组织学习过程的不同类型,认为不同的组织过程或是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组织会使用不同类型的学习。而且,组织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并积极利用内部学习源和外部学习源。内外学习源对组织的有效学习构成不同的效用。有效的组织学习就是发现并大限度利用这样的学习源,不论是外部的学习源还是内部的学习源。而这十分明显地是一个渐进与累积的过程。学习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更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一蹴而就。

二 技术创新的组织学习:不同的组织过程与不同的学习类型

正如克里斯托弗·伯尔纳(ChristopherBoerner,2000)⑦所指出的那样,创新文献中对组织学习研究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就是明确承认企业内的学习是以多方式进行的。而技术创新是由几个不同类型的学习组成的,每一种类型的学习在不同的活动中与创新过程具有各不相同的相关性(罗森伯格Rosenberg,1982)⑧,即在不同的创新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类型的学习。

技术创新过程主要由四种类型的学习构成⑨:一是在基础研究阶段进行但同时在创新过程的其他阶段也不乏可操作应用的科学学习,为搜索新产品和新过程提供启发指导和有用工具;二是以搜索出新产品和新过程的理想设计方案为主的搜索学习,主要是在开发阶段针对最能启发并加强组织现有技术基础的区域进行有目标的搜索,使已有技术得以改善和多样化;三是主要与制造活动紧密相关的边干边学的学习,主要是提高生产技能,降低每个产出单位的投入成本;四是发生在新产品使用之后与使用过程中的边使用边学的学习,主要是从使用该产品的消费者群体的反馈信息中获取进一步改进产品的学习,它可以加深组织对产品设计与使用性能间关系的认识,或者还会由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导致发现新的性能而介入更多的操作实践。显然,这对于识别新的高度复杂技术的理想特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正如罗林伯格(Rosenberg,1982)所指出的那样:在一个具有复杂新技术的经济结构中,学习的重要功能并不是体现在产品制造的经验积累上,而是体现在该产品最后的使用性能的优良程度上⑩。

当然,真正的创新过程并不是完全一对一地仅仅是对应于某一种单一类型的学习,而是这些类型的学习在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上表现的强度不同,某个阶段以某种类型的学习为主。如,科学学习就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基础研究阶段,而是贯穿于整个创新活动的全过程○11,只不过其在不同创新阶段上的具体体现形式不同而已:在基础研究阶段,更多地表现为长时间的研讨分析及寻求原理与知识本身的科学学习,而在开发与产品研制过程中则更多地表现为科学知识的应用。再如,创新过程不同环节上获得的新知识与新信息形成复杂的反馈回路,将不同阶段中遇到的难题与获得的知识点进行超常规的组合,探求新的问题解决途径,形成新的设计思路,即不同类型的学习所遇到的问题会为其他创新阶段所共识,而不同类型的学

习所发现的知识会为其他相关阶段所共享。不同类型的学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技术创新的组织学习的整体过程。

三 知识外溢的组织学习:内部知识源与外部知识源

知识外溢是指知识或信息从组织内部的一个部门流动到另一个部门,或是从组织内部流动到组织外部的状态和过程。组织学习涉及组织内部的知识传递与组织间的知识传递,而组织内部一个部门对另一个部门或组织对其他组织知识外溢的识别接受与吸纳的过程,是组织学习的重要环节。所以,理解组织内部与组织之间的知识外溢的过程,对形成关于组织学习的综合观念是十分重要的。这个问题实质上涉及到的是组织获取的知识的来源问题。如果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知识的传递或信息的流动主要是知识在部门间的知识外溢过程的话,那么,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在组织内部的知识流动即部门间的知识外溢过程是组织从内部获取知识的过程,某些部门的知识对其他相关部门构成了重要的内部知识源。而在组织外部,更多地进行着的是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换与流动,组织间的知识流动使组织可以从其他组织获取信息与知识,这些能够为本组织提供重要信息或知识的组织,且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由于本组织在客观上成了其他组织外溢知识的受益者时,这些其他组织外溢的信息或知识就成了本组织的外部知识源。

一个成功的组织,必须对内部知识源与外部知识源以及从两类知识源获取的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与把握,才有可能进一步采取策略有效地利用来自内外部知识源的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把它变成对本组织最有效用的知识,并在些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可以说,组织内外部知识源构成了组织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搜索、提取、加工与利用并产生新知识的基础。

技术、知识甚至经验,在本质上都是具有外溢特征的,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在创新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流动的外在物(格罗斯基G eroski,1988)○13,技术知识与经验的一部分价值就在于它们是可以传递的、可供学习的、可供借鉴的,所以必须是流动的才是具有充分价值的。事实上,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各个生产阶段与环节之间,各类同行组织之间,甚至不同类型的组织之间的学习,包括相互之间的合作、协同、依存甚至是相互竞争,都是组织内部与外部知识源的信息之间相互交换的过程(多西Dosi,1988)○14。而组织在某个特定时期所能达到的学习层次,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的努力,同时也取决于该组织存贮全部有效知识的能力和敏锐识别、及时捕促其他组织外溢知识的能力(格里利切斯(Griliches,1998)○15。

当然,某些高度模糊的知识的外溢比起那些常规性知识或是可以成文地写入知识手册或定期刊物的信息外溢来说,外溢的可能性与程度都要小得多。由于这些知识固化在有个人独特技能与经验的头脑里,只能随着个人的人力资本的流动而流动。但是在人才流动甚广的当今时代,任何一种既定的组织边界都是相对的,不过总还是有些知识构成了一个组织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同类型组织的独特之处。

经济学大量的关于创新学习的研究,都在许多方面揭示了一个组织内部的各部门有效利用其他相关部门的外溢知识,或是一个组织有效利用其他组织外溢的知识,对该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组织内部,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知识的外溢的学习获取本部门的相关启发与知识借鉴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开发与知识应用方面的研究都表明,尽管企业的技术创新的主要功能性部分是企业的正式研究与开发部门,但是能够对企业创新构成重要影响与启示作用的,却并不仅仅是企业的正式的研究与开发部门,其他部门如营销部门与产品售后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都对企业的创新行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影响。

在组织间的层面,知识外溢学习可以利用的外部知识源是十分广泛的,企业组织、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相互之间均可以互为知识外溢的受益者。有研究发现,越是创新意识与创新程度高的企业,越是对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知识外溢的影响保持高度敏感,甚至竞争对手的知识外溢都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的依据,在某种程度上获取对手知识创新的最新动态并及时获取其外溢知识,就是知己知彼的现代版本。

甚至当组织大到是一个国家时,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信息互动中,国际间知识外溢的有效利用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与其在世界上的可持续发展,世界政治、国际关系、多边外交、经济全球一体化、跨国集团、大型国际组织,其对于本国政府与本国人民的重要意义,正是通过组织间外溢知识的无形渠道发挥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影响。整个地球村的知识共享程度正在不断加深着,谁在这个四周溢满知识的世界里能快而有效地捕捉和利用内部外部外溢的知识,谁就有了更好的根基占领知识创新的制高点。威斯特奈伊和斯卡基布拉(Westney & Sakakibara,1986)○17、罗森伯格和斯泰因米勒(Rosenber & Steinmueller,1988)○18、奥达其里和戈托(Odagiri & Goto,1993 )○19等人的研究都从经济学的角度证实了这个问题的日臻重大的意义:外部知识源与内部知识源外溢的知识能够迅捷高效地积累到组织的知识资本的蓄水池中,这是一个渐进与累积的学习过程,并成为技术创新的雄厚资本与坚实基础。

现在大家知道创新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的内容了吧!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利用!

相关推荐:

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动态演进研究  

如何做好技术创新工作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