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公共管理 > 图书馆管理论文

对国内外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现状分析

编辑:

2014-04-25

除了IC的规划和建设,IC的管理和运营也是国外IC研究的一个重点。代表性的文章是Allison Cowgill等人的《Implementing an Information Commons in a University Library》。此类研究集中于IC的组织与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如何融合不同部门的人员、IC人员的培训、一些IC基础设施的收费问题等等。2 IC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IC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起步都比较晚,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以1992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哈定图书馆建设世界范围内第一个IC为比较基点的话,我们与国外的差距至少有10年。在实践进展方面,国内只有香港、澳门的一些大学开始尝试建设IC,在“2005年海峡两岸图书馆创新发展与服务高层论坛”上,香港大学的彭仁贤馆长作了题为《香港大学图书馆10年展望》的报告,介绍了香港大学图书馆IC的创建过程、服务模式以及对IC内具体设施、布局和人员的规划。另外,澳门大学图书馆潘华栋馆长在报告中也提及了他们对于IC的构想和展望。大陆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图书馆还没有构建IC,既有意识上的原因,也有馆员不足、经费紧张等原因,但有的图书馆已经在作了一些尝试,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已经在以IC的理念来改变个别阅览室的设施,暨南大学图书馆一直在加强学科馆员的现场咨询和服务、用户培养等,而且新馆大楼也规划了个人研修区、无线上网、主题展览等,为全面建设IC做准备。

2.1研究文献

国内对于IC开始关注最早的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初景利教授在《大学图书馆学报》上发表的《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2002年研究进展》一文中提到IC的概念。

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在2005年3月发表的《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毛军博士在2005年8月发表的《以Information Commons的名义: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实践》,以及李平在2005年4月发表的《Information Commons:一种新的研究型图书馆服务模式》是笔者查询到的国内比较早的关于IC的研究文献。最近两年来,国内关于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呈加快上升趋势,成果数量急剧上升。

2011年9月1日,笔者使用使用Google Scholar进行搜寻,在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网页中,约有275,000项符合信息共享空间的查询结果。另外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的统计结果(检索时间2011年9月1日),国内发表关于信息共享空间方面的论文共353篇,使用的关键词主要有信息共享空间、信息共享区和Information Commons等。

2.2研究内容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