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法学论文 > 环境法论文

环境公益诉讼对环境权说的拒绝

编辑:sx_wangha

2013-12-11

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环境公益诉讼对环境权说的拒绝”,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一、问题的提出:环境权是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吗?
  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有学人认为:“环境权作为一种新的、正在发展的法律权利理论,是环境立法和执法、环境管理和诉讼的基础,也是环境法制建设的基本保证。”[1]相同观点的人还有很多。这从一些论文的题目就可以看得出来,如《论环境权的司法救济途径———兼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2]《环境权的司法救济———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3]《环境权与环境公益诉讼内在关系初探》[4]等。这些论文对环境权与环境公益诉讼之间关系的认识基本一致。更有人明确提出:“环境权是环境诉讼的理论基础, 环境权理论包含环境权受到侵害时公民或公众可以提起诉讼的内容。环境权理论与环境公益诉讼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环境权与环境公益诉讼是互动的关系,环境权理论是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环境公益诉讼是环境权的制度保障,实施环境公益诉讼是环境权的内在要求。”[5]
  付健先生在作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之系列论文之一的文章中也认为“有权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是环境权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标志”。他对这个判断的更完整的表达是:“当环境权益遭受侵害或有受到侵害之虞时,一般认为,在诸多的救济途径中,获得环境诉讼资格,有权提起环境诉讼,是环境权从理论到实践,从依法保障到法律实施的基本标志。”[2]同样也是把环境公益诉讼的基础放在环境权论之上。
  这些论文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把环境权当成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说明这种观点在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但是,目前学界的这种“共识”是否真的“正确”,环境公益诉讼真的可以建立在环境权理论基础之上吗?笔者深感疑问!
  二、两种“公益”:必须辨明的理论前提
  随着研究的加深,人们已经注意到,学界和实务界所为之倾心的公益的界限其实一直没有划清。在笼统的公益概念下,实际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利益,一种是分属于多个人的利益,一种是不可为个人分割的公共利益。只有后者才是真正的公益,前者的本质是私益,即使其权利主体可能数量巨大。中华环保联合会设立的“环境公益诉讼立法调研项目”取得的重大收获之一,就是把人们话语中笼统的公益区分为公益和私益。这在吕霞博士的论文里有比较系统的阐述:
  公益从主体的构成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集体利益(简称集体公益),一类是多个人的利益(简称多人公益)。前者是一种整体利益,它之所以称为公益,是因为它是多数人组成的集体的利益,是这个集体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利益,是参与到这个整体中的人们的共享利益。这种公益的主体是享有某种利益的那个集体。它之所以叫做公,是相对于组成这个集体(也可以叫做共同体)的成员的私而言的。……多人公益是多个人的利益,这种利益分属于多个人中的各个人。它之所以称为公益,是因为它是多个人的利益。这里的公是“一人为私两人为公”意义上的概念,是多的概念。这种公益的主体是多个人,不是一个单一的主体。……集体公益和多人公益都存在“多”,独立的多个人和构成集体的多个成员。但这两种公益在利益与主体的联系上却有明显的不同。集体公益是不可在多个人之间分割的真正的共享利益。国家利益对于这个国家的公民来说是公益,这种利益不可以在公民之间分割,只能由公民们共享,就像海外华侨享受中国强大给他们带来的荣耀那样。如果分割了,这种公益
就不存在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分割了强大的苏联这份公益,苏联便不复存在,苏联对于各加盟共和国来说所具有的公益也就消灭了。作为多个人利益的公益是多个人的利益,是分属于多个人中的个人的利益。它,准确地说是它们,本来就是多个主体的个人利益,它们只能由这个多数人中的个体来享有。如果把它们合并起来,不允许各个个体享有,那就是对这个人权利的侵犯,从而也就是对这种“公益”的侵犯。[6]

标签:环境法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