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管理的思考

2012-02-20 10:56:08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建筑项目标的高、质量风险大,部分项目实际承包人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工程质量,偷工减料、挪用工程款、民工工资,不仅对工程安全质量造成影响,也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对施工企业产生严重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影响。

二、项目经理管理存在问题和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建造师严重不足

在项目经理转轨建造师的这个过渡期间,企业普遍面临建造师特别是一级建造师不足的问题。由于建造师标准的要求,不少有多年从业经验、有资金实力的项目经理由于年龄、学历等原因没有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而企业现有一级建别是资金实力,无法承担工程实际负责人的职责。在建工程要存押建造师证件,企业为承接业务,不少投标的建造师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同时,一批上世纪八十年代培养发展起来的项目经理由于年龄原因正在逐步退出建筑市场,如何培养新的优秀的项目经理并激励其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已成为建筑企业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建筑市场秩序混乱,业主要求不合理

近年来,建筑市场始终呈现卖方格局,业主利用卖方市场的优势,在招投标中对建筑施工企业提出种种不合理要求,如必须获得过“鲁班奖”“钱江杯”等工程质量杯的项目经理、要求施工企业降低报价等。这样不仅局限了投标的项目经理范围,而同时企业为了承接业务,低于成本价中标、承诺垫资让利等情况时有发生。中标后为了避免亏损,项目承包人只有不断压缩各种成本,造成资金链紧张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安全风险。

此外,业主不顾工程实际情况,均要求业绩优秀的项目经理投标,这就造成了业绩多的项目经理业绩更多、而新的项目经理没有业绩承接工程的恶性循环,对企业项目经理的培养和发展不利。

(三)企业为追求产值规模,盲目做大,经营管理机制不完善

部分企业为了追求产值和管理费,往往以优惠的政策和较低的管理费用,吸纳了一些实力差、管理水平低、素质不高的项目承包人,只要他们能接到工程业务都接受,为企业带来隐患。不少项目部物资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往往较低,出现财务混乱、物资采购价格偏高、损毁较多等问题,使本来可以盈利的项目变成亏损。同时,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对项目承包人和工程项目监管不到位,“以包代管”,对工程质量、财务管理、安全投入、工资支付等情况不了解,一旦出现问题,只能被动应对。

(四)项目承包人个人素质参差不齐

项目实际承包人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对整体项目影响很大。部分项目实际承包人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低,法律意识薄弱,追求利润而忽视安全,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或是重大安全隐患,有的甚至出现质量安全事故。

三、项目经理管理的风险防范的建议

不可否认的是,项目经理责任制既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常规模式之一,也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在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首先必须认识到项目管理存在的经济、法律风险,重新审视自身经营管理,积极寻求适合新形势下的项目管理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