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章节讲解6

2014-11-19 16:50:10 字体放大:  

2015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章节讲解6

一、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法》在总结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党和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不断深化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同时,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中强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标准,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一)确立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性

1.它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我们的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就是为最广大人民谋取利益。发展生产,实现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

的需要,是为人民谋取最大利益的具体体现。安全与健康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理所当然地要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和保护。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原则。如果为了发展生产,而以劳动者的无谓牺牲作为代价,就从根本上违背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失去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意义。

2.它是由发展生产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生产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是决定性的因素。生产力由三大要素组成:劳动者(有一定技能和经验的人)、劳动资料(工具、设备等)和劳动对象(原材料、半成品等)。要发展生产力,就要保护和促进这三大要素的发展。在这三大要素中劳动者是首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主动的最活跃的因素。要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劳动者的作用,保护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体力和智力)与搞好安全生产、避免伤亡事故发生是密不可分的;而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发,一方面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觉悟和主人翁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有赖于他们的福利水平的提高和劳动条件的改善。同时,社会化大生产依靠的是集体的劳动,良好的劳动条件和环境有利于劳动者的整体配合,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否则,如果发生工伤事故,不仅会损害当事者的劳动能力,而且还会造成广泛的群体和社会的影响,严重挫伤集体的劳动积极性。

总之,要发展生产,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而要发挥人的因素,首先要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它是由重视人的安全需要决定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人的生命价值和健康成本越来越高,人们对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越来越重视,人们的基本需要从解决身体的温饱向着追求安全舒适的生活和良好的工作环境转移,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承受的被伤害的风险也越来越小。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作为发展经济的代价。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价值及人的健康和肢体的完整性,尽一切努力避免丧失生命和劳动能力的事故发生,已经成为现代****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对职业安全的要求已上升为职工的重要需求之一。职工在选择工作和职业时,不仅关心工资收入,还要考虑工作条件是否安全、卫生。企业只有尊重和维护职工的安全需要,才能提高职工士气,拥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4.它是由企业的社会责任决定的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并存。无论哪一类型的企业,赢利是企业经营的首要原则,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企业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以及社会、企业、职工三者的利益关系。企业不能为追求企业利益而损害社会和职工的利益。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要让社会、企业和职工都能获得利益,保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换个角度来说,只有承担了相应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长久生存。如果企业只顾眼前的或自身的利益,不能提供符合法规、标准的劳动条件,导致工伤事故频频发生,就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影响。从维护社会发展的大目标出发,这样的企业就应该被取缔。综上所述,企业要对社会负责,就要保证安全生产。(二)安全生产方针的涵义

“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

“预防为主”,就是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虽然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还不可能完全杜绝事故的发生,但只要思想重视,预防措施得当,事故是可以减少的。

“综合治理”,就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采取断然措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治标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实施治本之策,综合运用科技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发展规划、行业管理、安全投入、科技进步、经济政策、教育培训、安全立法、激励约束、企业管理、监管体制、社会监督以及追究事故责任、查处违法违纪等方面着手,解决影响制约我国安全生产的历史性、深层次问题,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

相关推荐:

2014年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复习重点12

2014年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复习重点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