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商学管理 > 商学观察

死里逃生:e代驾如何在滴滴的碾压下求生存?

编辑:sx_chengl

2016-05-10

e代驾如何在滴滴的碾压下求生存,无论是哪个时间段,滴滴给出的起步价都要比包括e代驾在内的公司低2-3元。凭借这个优势,滴滴至少不会迅速落败。

在7月28日之前,起步于2011年的e代驾绝对是代驾领域的领头羊,甚至几乎成为了“代驾”的代名词。2014年,连58同城也感受到了压力,向e代驾投资2000万美元,并把自己的代驾业务并入e代驾。 7月28日,迅速覆盖出行服务的滴滴宣布开通代驾业务,击碎了e代驾的美梦,经历了3个多月的烧钱大战,e代驾做出了裁员20%的决定。

裁员在一定程度了减轻了公司的压力,但是面对步步紧逼的对手,e代驾光进行裁员是不够的。

105R0CZ-0.jpg

进击的滴滴

7月28日,已经推出了出租车、快车、顺风车和巴士服务的滴滴宣布开通代驾服务,一时间,滴滴代驾所到之处,当地的小型代驾公司就陆续退场。滴滴于8月7日进入济南,8月底,济南一家大型代驾公司的负责人透露,他们的订单量下降了近20%,目前已经有小型代驾公司被挤出市场。

之前e代驾一家独大的代驾市场格局俨然要变换秩序了。

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个时间段,滴滴给出的起步价都要比包括e代驾在内的公司低2-3元。凭借这个优势,滴滴至少不会迅速落败。但是滴滴的财大气粗还不止于此,很快,它就与原先的霸主e代驾拉开了烧钱大战。

代驾市场上的烧钱战争

自上线起,滴滴就推出了“全民首单免费”的政策,企图迅速拉拢一批新用户。e代驾也及时做出回应,从7月28日起,推出了“8.08”快计划,即每日20时至22时,代驾司机8分08秒无法抵达用户指定位置,用户即可享受免起步价优惠。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仅仅隔了2天,e代驾就宣布8月的每周三,在全国25个城市200元以内免单。尽管这一活动遭到司机的猛烈吐槽,他们认为该活动“实际上是变相把司机收入提前预支给e代驾做促销。”但从这里可以看出,e代驾真的有点恼怒了。

除了对用户的各种补贴外,e代价还邀请黄晓明和宋丹丹做代言人,二位的肖像迅速攻占了网页和电梯间,e代驾的广告也不惜重金投放于国内各大知名综艺节目,如《极限挑战》《中国好声音》等平台,去吸引新用户。

面对e代驾不惜重金的宣传推广,进入8月后,滴滴也迅速有了新动作,从8月17日起,启动“桔色星期一”的优惠活动,并请高晓松、白百何、姜武、包贝尔、林永健、李光洁一起呼吁大家,喝酒别开车,开车找代驾。打了一手漂亮的公益牌。

补贴和宣传,双方都做得很到位,但代价归根结底比拼的是司机资源,为此,滴滴在吸引司机方面花了大力气,在部分地区,对加盟司机给出每单均价收入超60元,月入8000+红利的承诺。此外还表示将为每位代驾员工免费办理人身险和医疗险。凡成功加入滴滴代驾的司机还可获得100元奖励。

代驾业务上线20天后,滴滴宣布已覆盖全国80个城市,注册司机过百万;而e代驾方面,在对司机进行严格筛选的制度下,通过注册的司机只有20万左右。

烧钱不能持续下去,e代驾CEO杨家军表示,e代驾所倡导的代驾模式,其实是在找一个客户心理价位和司机收入的平衡点,最终可以让所有人得利。这种模式是对传统代驾的改造,但这种重构也是有底线的,绝对不会一味地狂砸补贴,然后再一脚踢开。

滴滴代驾事业部总经理付强也认可这一观点,“无论是我们还是竞争对手,大家现在心里更关注的点可能不是补贴,而是用户体验。”

既然两家都注重用户体验,那么后来者滴滴为何迅速占据市场份额,成为了e代驾的最强对手呢?

在滴滴尚未进入代驾领域之前,e代驾之所以成为行业领头羊,是因为很好地利用了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把用户体验做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获取了大批用户。比如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代驾需求旺盛的地点和时间段,为司机的实时调度打好基础;LBS的调动,让司机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用户,大大缩短了用户的等待时间;用户评价体系又促进司机提升了服务质量。

今天,这些服务大多数代驾公司都可以实现,专注出行服务的滴滴更不在话下,再加上滴滴对司机和用户都有更优惠的补贴,它确实对任何代驾公司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笔者认为,除了价格和数据优势,滴滴的迅速成长还离不开它具备了更多的衍生服务。由于一线城市的限行政策,有代驾需求的用户实际上不能每天都开车出行,这使得他们成为了有打车需求的用户。能装一个应用解决打车和代驾,我为什么不用滴滴呢?相信这是很多用户的想法。更何况,你都不需要装一个应用,因为微信里就有滴滴的入口,微信你是必用的吧。

虽然付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愿过多谈及烧钱补贴。但是为了更快地抢占市场,弥补晚入场的不足,烧钱恐怕是最快,也是滴滴运用得最熟练的手段之一。

滴滴以迅猛的态势吞占着e代驾的市场份额,后者在危机面前不得不迅速做出调整。【e代驾如何在滴滴的碾压下求生存】

代驾市场远未饱和,车后市场开启竞争大幕

尽管互联网+代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据滴滴调研结果显示,传统代驾依旧占据了整个代驾市场四分之三的份额。

以日韩两国为例,他们的酒后代驾已经非常成熟。日本2006年就制订了专门的法规,用来规范代驾租车,并且成立了汽车代驾行业协会。韩国有将近1万家正规代驾公司,注册的代驾司机超过30万人,市场达到250亿人民币。据韩国代驾服务协会统计,在5000万人口的韩国,汽车保有量仅有2000万,每天却有大约10万名代驾司机为70万人次的客人服务。每逢周末,这个数字还要增加30%。 而中国13亿人口,1.2亿汽车保有量,年市场规模却仅有26.9亿人民币。

中国的代驾市场远没有被打开,现在谈e代驾和滴滴谁成功了还为时尚早。二者的较量还在继续,而且未来的对抗将向车后市场延伸。

在宣布裁员消息前几天,e代驾正式推出全新品牌“e车管家”,成立车后事业部,解决车主的养车和用车问题。滴滴方面也提出了“代驾+”的思路,要尽全力满足用户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为用户打造专属司机。可见,两家公司都意识到在代驾领域的比拼尽尽是一方面,要想真正取胜,得有强大而宽广的后方阵地。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车管家服务的难题在于“如何取得用户信任,把车放心地交给司机”。这两年来,因为资金的支持和线下服务的比重增多,车后市场理性了一些,但真正涉足,车管家还有比较长的、务实的路要走。而e代驾最新的金牌司机学院很可能就是为解决这一难题而组建的,企图用优质服务提升行业门槛,为自己赢得用户。

杨家军也曾表示,代驾可以帮助用户做很多事情,除了正常的酒后代驾,接送人、洗车、维修保养,甚至接送孩子、购买东西等等,只要用户自己没有时间去完成的事情,都可以让代驾师傅帮助完成。

其实滴滴的进击对于代驾市场来说并不完全是打击,这种竞争促成了危机感,让e代驾等公司加快了进军车后市场的速度。接下来,e代驾和滴滴的比拼模式应该是这样的:以代驾领域为阵地,向车后市场全速冲击。中国代驾市场尚未饱和的今天,留给e代驾和滴滴竞争的空间还很大,但谁能笑到最后,就看谁能先一步占领车后市场。

e代驾如何在滴滴的碾压下求生存是不是对网友们有所帮助呢?希望网友们认真阅读,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标签:商学观察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