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效益

索引

农业经济效益是指在农业经济活动中,在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人们历取得的有用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劳动占用的比较。

什么是农业经济效益

农业经济效益是指在农业经济活动中,在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人们历取得的有用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劳动占用的比较。

农业经济效益的内容

农业经济效益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考察:

1.农业有用效益与社会需要

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国民经济提供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农产品,以满足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因此反映农业企业生产成果的,首先是农产品的种类、产量及其质量,即使用价值的表现。其次为了统一地反映农业生产成果并便以比较分析,还必须计算农业产值,即以价值形式表现农产品产量。此外,为了了解生产成果中可以提供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需要,还要计算农产品中商品产量及其商品率。有些生产措施没有直接或间接产品,如森林对净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绿化大地、维护生态平衡等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以通过间接推算得出近似值,在生产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农业有用效益与劳动消耗

农业企业通过生产过程的实现,生产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农产品,必须消耗与此相适应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农业生产成果的大小,还取决于生产过程中劳动消耗的节约程度。农业生产为了增加有用效益必须不断地采取新的科学技术措施和技术装备。这些措施消耗的劳动量必须小于增产的有用效益,才能为社会增加财富。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当比较各种不同技术措施、方案和政策之间的劳动节约程度,以便采取最优方案。

3.农业有用效益与劳动占用

为了顺利地进行农业生产,必须占有一定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生产每单位农产品的劳动占用量少,或每单位劳动占用量产出的农产品数量多、经济效益就好,否则经济效益就不好。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生产周期长,同时各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使用价值不同,决定了农业生产劳动占用的特殊形式。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用机械较专用机械适应农业生产特点,每单位农产品占用量小,所摊折旧费也少。生产过程中备用的原材料如种子、饲料、化肥等属于流动资金,也是一种占用,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占用。劳动力占用要用合理的经济限度,对剩余劳动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工商综合经营,以减少不必要的占用,提高劳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4.农业有用效益与自然资源的利用

农业生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农业生产又是物质和能量转化的过程。在土地上投入的劳动、机械、肥料等都是为了充分地利用光合作用,获得最高的生产量。人们采取的措施符合农业生态平衡的规律,保持土地、气候、生物以及水资源的最佳状态并不断增殖其生产力,就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反之如果实行掠夺性的经营,破坏农业资源和农业生态平衡,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是全局和长远的效益。因此,在评价农业经济效益时,必须把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5、农业投资经济效益

进行某项农业生产或进行某项农业基本建设,必须进行一定的投资,在生产实践中会出现不同的生产和建设方案,因而也就有相应的投资方案。不同的投资方案也就有不同的经济效益。所谓投资经济效益,就是投入某项生产或基本建设的资金所取得的有用效益,它反映生产或基本建设中劳动消耗、劳动占用和由此获得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比例关系,它要求达到投资少,收益大,收效快的目的。

农业生产及其基本建设投资效益一般需要分析投资结构,以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调整,分析投资方向,以确定投资重点,加速商品农产品基地的建设,分析智力投资的比重和增长速度,以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等。

某些基本建设项目,一次投资较大,而单位农产品劳动消耗较少;某些基本建设一次投资较少,而单位农产品劳动消耗较多。必须考察投入资金的数量和开始生产后获得的直接和间接收益,并计算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效益系数,从而确定其投资的经济效益。

农业经济效益的特点[1]

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和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这是由于农业生产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农业生产依赖予自然环境,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评价农业经济效益必须与农业生产的特点相结合。

1.具有自然约束性

农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含土地、气候、生态环境等)制约。在农业生产中,人的劳动同自然力是协同起作用的,人的劳动的发挥是否适应自然力,所获经济效益的差异很大。等量劳动的投入在不同气候,土地、生态环境下其经济效益不同。同量劳动的投入由于农村条件的不同,季节是否适宜,其经济效益会有很大差别。在农业生产中自然条件同经济条件一样影响农业经济效益。同时,农业经济效益同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改造和保护农业生态平衡成正比。农业经济效益不仅受政治、经济,社会多方因素的影响,又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农业生产充分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促进农业生态平衡,农业经济效益就会稳定持续提高,反之,破坏了生态环境,农业经济效益就明显下降,所以,评价农业经济效益必须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结合起来,坚持因地制宜,远近兼顾、保护与利用结合,培育和改进结合。

2.具有外延性

评价农业经济效益不能单从某个部门或企业去考核,应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综合考核。要从部门的经济效益,社会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的生态效益等综合经济效益全面进行考核。农副产品的效用具有多样性、公益性和延伸性的特点,各个部门互为条件,才能生存和协调发曩,因此各经济部门的经济效益有互相促进,互相转让、互相制约的关系,部门之间的经济效益,差别是部门之间相互转让的结果。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受农业区划、生产布局、内部结构、服务体系建设、基建方案、技术措施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评价农业经济效益不仅仅是考虑对农业生态和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及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努力做到综合平衡,一举多得,互相促进。

3.具有连续性

评价农业经济效益必须根据农业生产周期长短不等的特点来全面考察。农业生产周期长短不等,低等生物生育周期短,高等生物生产周期长,菌藻等生物生长周期短,农作物、动物饲养、林业生产周期长,农作物从种到收需要数月之久,饲养业和林业的生产周期更长,一个轮作制度的实施往往需要一年甚至几年。前一个生产环节为下一个生产环节创造生产条件,后一个生产环节是前一个生产环节的延续,如土壤改良的成果,良种繁育的成果,植物保护的成果,以及农产品本身都在下一个生产周期发挥作用,是下一个生产周期的起点,表现为农业生产的连续性,马克思指出。“在农业中,为改良土壤而投下的物质就有一部分作为产品的形成要素加入植物产品,另一方面,这些物质会在较长的时期为4-5年内发挥作用。”因此,某个环节考虑不当,安排不妥,出现的失误,将不易挽回损失,不仅影响当季、当年的经济效益,甚至还会贻误数年或更长的时间。所以。评价农业经济效益,必须依据农业生产周期特点,把当季、多年的经济效益和长远的经济效益统一起来,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4.具有综合性

评价农业经济效益既要考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劳动者的素质高低(文化,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条件的影响,又要考虑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影响。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综合发挥技术装备,劳动者,技术措施、自然条件等诸方面条件的优势,形成综合效益。否则,则可能互相干扰,形不成合力,经济效益不能提高。例如,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在光照,温度和水分等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相适宜,生态环境条件好的地区,以等量的劳动消耗能够生产出较多的优质、无污染、数量高的农副产品或较高的使用价值,等量土地可以获得较多的农业经济效果和较大农业经济效益。同时,还体现出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每一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必须有其他条件的配套和与自然条件的适应,诸条件之间互相适应,调整的过程要花费时阔。而且需要经过试验、示范、推广的过程,一项科研成果由基础研究到生产和应用,需要数年或十几年,几十年不等。实践上要创造条件,搞多点试验,扩充数据,以缩短新技术用于实践的时间,加速提高经济效益。

农业经济效益分析[2]

农业经济效益分析,是在农业效益统计数据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农业效益各统计指标包含因素的分析,寻找经济增长点,建议加以扶持、引导,总结经验,发扬光大;发现问题,加以克服,着力研究影响效益的主要矛盾因素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素。目前农业经济效益指标主要有如下10项。

1.农业总产值增长率=(按不变价计算的报告期农业总产值

按不变价计算的基期农业总产值

-1)X100%

农业经济效益与农业总规模和发展速度有密切的联系。生产是收入和消费的基础,生产发展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基础。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的条件下,经济效益量的扩大和质的提高,质与量两个方面,量是基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增加产品产量才有更大的可能提高经济效益。上述公式充分考虑了作为经济效益的物质财富的量的基础作用,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具有综合分析的效用。

2.农业增加值增长率=(报告期农业增加值

基期农业增加值

-1)X100%

传统的做法是分析按不变价计算的农业增加值增长率:本文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全面反映农业增加值具有实物基础形象的量的增长和具有价值形态、抽象的质的提高情况,应分别计算和分析。①按不变价计算的农业增加值增长率,以便了解增长的物质基础量的增长情况。②按固定不变量计算的农业增加值增长率,以便了解增长的价格因素作为经济质量标志变化发展的情况。③按报告期与基期计算的实际增加值计算的综合增加值指数,以便真实综合反映增加值的发展变化情况。

3.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率。目前农产品产量必报目录主要有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产量、糖料产量、猪牛羊肉产量、水产品产量等。

某农产品增长率=(报告期某种农产品总产量

基期某种农产品总产量

-1)X100%

4.农业纯收入增长率=(报告期某种农产品总产值

基期农民人均纯收入

-1)X100%

5.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总产值(增加值或某农产品产量)

农业劳动力

6.农业用地生产率=农业总产值(或增加值)

农业用地面积及或耕地面积

7.农业商品率和农副产品商品率

农业纯商品率=(现价农业商品产值

现价农业总产值

-1)X100%

8.每百元农业总产值的物质消耗和降低率

每百元农业总产值的物耗,是指生产100元产值消耗的物化劳动,用来反映农业生产的基础成本耗用情况。物耗的降低,表明物耗的节约情况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情况。

9.每百元生产费用提供纯收入

每百元生产费用提供的纯收入,是指支付100元生产费用所得的纯收入,用来反映生产费用所取得的成果。

10.生产成本及降低率

生产成本是指各种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物质费用和所使用的人工费用。各种物资消耗的多少。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产品质量的好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终都反映在农产品成本的高低上,因此农产品成本较综合地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农产品成本要密切结合农产品商品成本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李和仁,李春方编.农业经济管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10

2. 刘桂芝,孟志中主编.中国农村经济经济管理业务指导全书 第三卷.远方出版社,2004.03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