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公务员2014省考面试热点:一波三折的“武夷新区”

编辑:sx_bij

2014-08-28

西藏公务员2014省考面试热点:一波三折的“武夷新区”

在西藏公务员面试过程中,我们势必会遇到很多自己不曾见过的问题以及自己不曾经历过的事情。在此小编为大家提供西藏公务员2014省考面试热点~

这两天,南平某国企员工陈玲(化名)的办公室内“热闹”不已,一份打印流传的《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南平市行政区域调整方案》材料,证实了多年来有关南平行政中心迁移的传闻,但依旧引起一阵不小的“风波”。

毕业后到南平工作不到5年的陈玲,结婚后暂未买房,却是这起“风波”最小“受害者”,“单位搬到哪就跟着走。”但她的其他同事却没有如此“幸运”,能否留下来成为驻点员工?是否到建阳再买新房?延平区刚买来的新房怎么处置?夫妻俩谁换个单位照顾孩子?……

一波三折的“武夷新区”

4年多来,陈玲反复从同事口耳相传中得知,南平市政府将搬迁至建阳区南林大街36号,也正是武夷新区的核心区域,按计划到2030年,武夷山市区将和建阳市区连成一体。

专家们介绍,此次行政区划的调整其实谋划已久,源于南平一直都没打好武夷山这张“王牌”。直到2009年11月,福建省政府才向国家民政部上报“将南平市更名为武夷山市、并撤销县级武夷山市设立武夷新区”方案。

但在2011年南平市人大会议通过更名决议时,引发了一场“武夷品牌争夺战”。南平对武夷山承诺“三不变”,即,财政体制不变,景区、度假区管理权不变,行政区划不变;武夷山提出申请更名为武夷山风景区,但并没有得到南平的同意……

这场“争夺战”背后被认为是“儿子名字比父亲响亮”,也是相对落后的南平与“后来居上”的武夷山之间的竞争。坊间传闻,在一次对外招商引资活动中,一些省外企业点名只找武夷山市领导,同行的南平市级领导因此坐了“冷板凳”。

南平深知,如果单靠打造“双世遗”的国家旅游城市武夷山,对改变整个南平落后现状未必能发挥实效,也很难从根本上实现南平整体的“华丽转身”,通过借用武夷山这张“王牌”,南平才有机会在海西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占得先机。早在2009年,国务院定下的海西发展战略中,就把武夷新区确定为南平新增长点,并列入福建省十大经济增长点之一。

“武夷品牌争夺战”并未就此“停战”,此次国务院批复的方案中,未提及“更名”一事,南平市也不作表态,而是不断抓紧武夷新区的建设以及招商引资步伐。

福建省政府2012年批复了《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确定武夷新区包括武夷山市全境,以及建阳市潭城、童游、将口、崇雒、莒口等5个街道办事处、7个乡镇,面积1939平方公里。

眼下,机场南迁、重建高铁站……一系列基础配套正在武夷新区加快建设中。南平市人大代表王明此前曾透露,“一旦有外商到武夷山投资,南平会主动把人财物往武夷新区引导。”

南平特色的“改革路子”

除了同事间对生活不便的抱怨,走在街上的陈玲也时常听到这类疑问:既然现在要搬走,当初为何到南平?此次“迁都”建阳也引来老百姓质疑,“来回折腾导致南平当前的落后”。

即将第3次成为行政中心所在地的建阳,此前曾在1956年、1988年两度迁至南平,这两次都与国家经济形势紧密相连。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88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十年之际,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作为福建“北大门”的建阳,建国以来农业始终占主导地位,并一度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商品粮基地。但在工业方面却鲜有成效,直到1964年“小三线”时期创造辉煌,形成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可惜随着形势发展,建阳工业结构不合理矛盾愈发突出,增速也日渐减缓。

曾是福建土地面积最大县级区的延平区,成为彼时南平的最佳选择。同时,当地拥有大型铌钽矿床、中型锡矿床、重晶石、硅灰等丰富的矿产资源,“青云石”、“南平黑”、“南平青”等花岗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这为南平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不二选择。

通过与邻居三明互相借力打造重工基地,“四南一纺”(南平纸厂——星光纸业有限公司、南平铝厂、南平电池厂——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南平电缆厂——太阳电缆有限公司、南平纺织厂)从南平走向全国,一度创下GDP居福建省三甲的优异成绩,在中国经济史上留下重要一笔。

但是,依靠重工业的南平在时代潮流中逐渐落伍。自2010年起,GDP总量连续居福建地市排行倒数第一,延平区也越来越面临资源禀赋、客观条件及现实发展水平等方面均难以发挥中心城市应有作用的难题。

原福建省社科院院长严正介绍,如今的延平区已是房子贴着房子,窗户挨着窗户,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中心区内聚集将近30万人,比世界人口密度最高之一的澳门还要高。

撤离延平区,转向武夷新区,这不仅是行政中心的转移。“南有平潭实验区,北有武夷新区”,自2010年起,武夷新区就与平潭连在一起,成为福建南北两极快速发展区域的载体。专家认为,“对台”和“生态”,正是福建未来发展最具有竞争力的两张“王牌”。

从最初的农业到重工业,再到建设国际知名的“世界遗产地、绿色生态城”。南平市委书记裴金佳多次强调,凡是有污染的项目一个都不要。他在提出“南平特色改革路子”中明确表示,南平的优势在生态,责任在生态,出路在生态,应当改革一二三产业的联动融合问题,充分挖掘旅游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亟需跳出的“鬼城怪圈”

因工作需求,陈玲此前多次来到武夷新区,驻点建阳的同事曾告诉她,公司早已买好新建大楼的土地,如今长满荒草的这块地正等待建设。但如同全国其他城市建设新城、新区的翻版,此次搬至一百公里以外的举动,能否确保新区不变“鬼城”,直接关乎整盘棋的成败。

首当其冲的是国务院去年7月印发的《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此举延缓了“迁都”的步子。对此,福建省政府也再三明确要求,严格落实国务院的“约法三章”,即,不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不增加财政供养人员,不增加“三公经费”。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福建省南方科技经济研究院院长王开明建议,南平市政府搬迁必须优化总体布局,严格落实新区建设的规划,“建阳本身就有办公场所,应按照国务院新标准合理利用,减少浪费,让出更多土地建设配套设施聚集人气。”

行政中心搬至武夷新区,并不意味“鬼城”难题得到解决。据专家透露,“目前落户武夷新区的企业,除了木材加工企业和茶叶加工企业之外,像样的企业太少。”

在福建省委党校产业与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福建省政府经济顾问陈明森看来,房子建起来了没人住,这就要反思产业发展问题。他建议,建设武夷新区要结合招商引资、产业布局、相关配套设施等产业转移挂钩起来,“哪些产业留在延平区,哪些产业搬到新区后实现规模发展,这都要注意,特别是防止新建城市没人气。”

专家指出,南平现有工业将近30%至35%都在延平区,行政中心搬出后,延平区也失去了行政功能,能否在这次“迁都”事件中成功转型升级,对延平区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福建省产业基地促进会会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杨益生认为,行政中心迁至武夷新区将为南平工业提供更多配套空间,延平区应从“小而全”的城市结构转向打造以交通、工业、物流为核心的“小而精”商业城市,发挥南平生态优势,发展与生态相关的产业,抓紧建设与武夷新区的交通联系,形成“一线三区”的大格局。

 

杨益生说,“武夷新区建设谋划已久,经过几年探索基本已有蓝图,现在正一步步画好。”

ps: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藏公务员2014省考面试热点”,最后预祝各位考生,取得成功!

标签:面试指南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